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进口企稳基调不变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11-22 11:54:00 国际商报网-国际商报

导读: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总额为1445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最新出炉的10月份外贸数据也显示,当月进口同比增长7.6%。

  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总额为1445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最新出炉的10月份外贸数据也显示,当月进口同比增长7.6%。

  尽管如此,由于前三个季度顺差扩大,也有评论担心进口的后续“动能”能否跟上。对此,专家表示,从前10个月的状况看,外贸仍呈温和增长的态势。今年后两个月中,进口企稳的基调不会改变。

  多重因素集合

  对于目前进口所呈现的状态,分析人士认为,国内经济总体平稳增长,有效需求回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低迷,进口价格下滑;加工贸易和利用外资对进口拉动作用减弱,以上均是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

  其中,对进口产生“作用”较大的当属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下跌。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总体下跌1.8%。其中铁矿炒、原油、成品油进口价格分别下跌了4.3%、5.2%和4.8%,而玉米、食糖、棉花的进口价格下跌都在两位数,分别为10.5%、22.4%、15.1%。工业原料中,钢材、钢坯、天然橡胶价格也分别下跌了8.2%、34%和17.5%。

  对此,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降,而我国大部分资源性和原料产品进口也受到了价格普遍下跌的“疲态”影响,但从10月份的情况看,原油、成品油、铁矿钞等商品进口量已有所回升,“也带来了10月份贸易顺差收窄3.3个百分点的回弹效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则认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有一定关系。毕竟作为许多单项商品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会体现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机会外溢中”。

  但何伟文也提醒,1~9月,加工贸易出口6250亿美元,下降0.9%,低于出口总体增速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而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应注意加工贸易进口增长乏力的问题,这是导致用于出口的零部件和原料进口需求持续走弱的原因。”何伟文说。

  此外,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也下降了0.8%,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下滑3.6个百分点。

  企稳“底色”已定

  8.6%、5%、8.4%,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波动和二季度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的进口增速终于在三季度企稳。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

  全国固定

  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分别增长了20.2%、12.9%、9.6%,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加快0.1、0.2、0.3个百分点。尤其是9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1.1%,更是创下了自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

  尽管如此,也有评论担心,政策虽鼓励“增加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进口”,但国内经济新的增长点还未形成、潜在增速放缓,会抑制进口增长。据此,受访专家多数认为,虽然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状态,发达经济体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亦有增长放缓迹象。不过,受国内转型升级对需求的拉动以及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贸易条件改变的影响,中国进口今后将持续增长,并有望进一步扩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曾在10月份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信心经过艰苦努力,实现全年外贸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预期目标”。“要看到,1~9月我国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的大趋势没有变。”谈到今年进口的后续表现,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前10个月的状况看,外贸仍呈温和增长的态势。“总体看进出口水平是均衡的,顺差在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是适度的。应避免用单个月份的个别情况分析外贸全局。”何伟文说。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