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前两月经济数据超预期,鸡年开门咋这红?

www.jctrans.com 2017-3-30 16:08:0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导读:3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今年1—2月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3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今年1—2月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快速增长”这个词语组合,在这几年来的经济表述中用得少了,但这次用得挺合适。

  先看国有企业收入增长有多快: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2359.8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央企增长15.5%,地企增长21.8%,都是两位数增长!

  再看国企利润,跟营收相比那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018.6亿元,同比增长40.3%。其中,央企同比增长23.7%,地企增长164.2%。

  什么情况?不少人看到这组数据,都被惊着了:这数据也太亮丽了,简直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报完亮丽数据,后面还有好消息:1—2月,国有企业石油石化、煤炭、钢铁等去年同期亏损的行业全部转为盈利;交通、电子和轻工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全部扭亏为盈!这力度真够大的,究竟怎么做到的?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麻辣财经把今年1—2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梳理,并请专家分析一下里面的“门道”。

  工业利润增速加快,去产能、降成本成效渐显

  其实,实现利润快速增长的不仅是国企,全国工业利润增速也不慢。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6.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不仅总量实现了历史突破,增速也创下2012年以来的同期新高。

  经济稳中向好,企业利润增长,财政收入也跟着涨: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314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6%;非税收入增长2.9%。也就是说,财政收入重回两位数增长,并不是靠多收费,而是水涨船高,经济效益向好带动了税收收入增长。

  这几组数据相互印证,中国经济鸡年“开门”确实很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个目标比去年有所下调,但跟前两年担心经济失速不同,这回是有信心力争更好。鸡年“开门红”,也为“争取更好结果”增强了底气和信心。

  为啥工业企业利润增加了这么多?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分析,这个主要跟价格和成本变化有关。

  “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7.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明显扩大。”何平说,同时,企业成本费用下降明显。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前两个月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价格上涨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去年初PPI、大宗进口商品价格均处低位,今年初明显回升,价格上涨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税收收入较快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运行显现向好态势,工业生产趋于活跃、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等,也带动相关税收增收。

  价格上涨、成本下降,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利润增加。这说明,去产能、降成本效果正在显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更坚实了。去年,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 72万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今年去产能将扩大到煤电领域,任务仍相当艰巨。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1—2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表现比较积极,多数指标都趋向改善并好于预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1378亿元,同比增长8.9%;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进出口同比增长20.6%,出口增长11%。综合来看,经济总体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那么,怎么看待这个“开门红”?专家和部门不约而同地保持了冷静:只能说今年经济运行开了个好头,但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乐观!

  因为,毕竟这只是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全年经济怎么走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有些数据相当亮丽,但可持续性如何也要打个问号。比如,前两月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中,有不少是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增长的根基是否牢靠,会不会使已经去掉的产能又卷土重来?投资增长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是实质性的转型升级?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从这份冷静中可看出,更注重经济质量效益,不一味追求GDP增长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经济增速的底线,就是为了保就业,只要就业上不出问题,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一点、略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按目前的弹性系数,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190万到200万人的就业,6.5%左右的GDP增速,能够实现1100万人以上的年度就业目标。

  6.5%左右的增速,又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衔接。根据测算,今后几年,经济增速保持年均6.4%多一点或者接近6.5%,就能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许多国家人均GDP,是在进入8000到1万美元阶段后,落入了‘陷阱’。目前,中国正处于这个关键阶段。”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认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年均6.5%的GDP增长率计算,中国大概在2022到2024年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世界银行制定的人均126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李培林认为,目前中国处于跨越“双重陷阱”的阶段,一方面是指能否进入高收入的发展阶段,如期的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是整个国家的分配结构当中,中产阶级能否成为一个大多数,能否建设成橄榄型社会。

  李培林建议,中国应当实施人力资本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促进大众消费的税收政策,完善以提高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大学生和农民工能够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部分,另外让农民也能通过专业化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这样的政策,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陆娅楠 白之羽)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