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积极成果促全球经济走向包容增长之路

www.jctrans.com 2016-9-7 11:25: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二十国集团峰会 (简称G20)9月4日—5日在杭州成功举行。

  记者 李海楠

  二十国集团峰会 (简称G20)9月4日—5日在杭州成功举行。从今年2月G20中国年迎来首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到日前G20杭州峰会的顺利举行,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中国,正在不断努力践行着“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旨在进一步精准、内涵地诠释中国 “推进开放共赢的世界经济建设”的一贯主张。

  此次G20杭州峰会,注定是一次成果丰硕的盛会。从7月召开的G20贸易部长会议达成历史上首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对外一致表明了世界上最主要的20个经济体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持有共同坚定立场的态度;到同月举行的G20劳工就业部长会议通过 《G20劳工就业部长会议宣言》等5项成果文件;再到此次G20杭州峰会上在中方推动下建立专题工作组,并促成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绿色金融以及反腐败合作等新议题,形成包括 《G20创新增长蓝图》及《G20创新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和倡议。可以说,备受世界瞩目的G20中国年正持续用一个个利好全球经济的积极成果向全世界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时致辞中所说,“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在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用“五个决心”再次重申了中方之于世界经济的鲜明态度,其中,外界对“我们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的话语更报以一致的积极评价。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主题实际上与中国实现 “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所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内涵高度契合。

  赵晋平强调,杭州峰会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同时也首次明确要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充分说明中国还是更多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从真正消除南北差距、建立包容性增长的目标出发积极提出建议,也使得杭州峰会在发展问题上形成明显创新成果,“这是杭州峰会区别于往届峰会的主要特点之一。希望以后在G20峰会上能够长期将发展作为重要议题并置于重要位置,毕竟,这对于真正实现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深刻和重要意义。”

  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任重道远

  作为G20杭州峰会的重要内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全球治理自然受到所有参会国以及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在赵晋平看来,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甚至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看,分化亦十分明显,这对于市场预期也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尤其对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这是我们面临的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背景。”赵晋平说,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主要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协调、沟通,在许多政策方面达成一些新的共识,特别是在防止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以及实现经济联动和包容增长方面,形成新的主张、建议和共识,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赵晋平介绍,G20作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宏观政策协调和对话平台,在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方面作用积极。近年来,各国之间的政策分化是导致全球经济市场预期恶化、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面对这样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国际经济环境,如何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恰恰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等现有机制在加快推进内部改革,旨在充分体现广泛代表性,提高新兴(300098,股吧)经济体在这些政策协调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G20的孕育而生正弥补了以往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政策协调机制逐渐失去代表性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如何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呼声,了解新兴经济体的建议和方案,G20无疑肩负使命,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正日趋凸显。

  即便如此,赵晋平也坦言,应该认清全球治理和结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的事实。他说,当前,各国间的政策对话与交流还很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对别国国情的客观认识和包容,特别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包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中国也需要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和规则制定,进一步发挥作为新兴经济大国的引领作用,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互动。”赵晋平说。

  中国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G20的轮值主席国,2016年G20中国年正受到各方的积极评价。赵晋平认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法制化政策制定与信息公开体制,并加强面向公众政策发布和国际交流,在许多重大政策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在广泛参与国际和地区经济治理全球平台的对话交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应该说在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方面还是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

  在赵晋平看来,G20杭州峰会对于引导全球市场预期,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备受关注。尤其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在创新和包容增长方面正得以充分体现。

  在创新方面,赵晋平说,中国积极参与峰会专题设计和研究,并提出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与中国“五大发展理念”内涵的高度关联。一方面,中国的自身发展也需要创新,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通过与各国的合作,共享创新成果,继而进一步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因而,创新成果的取得也是G20峰会框架下,各国都十分关注的内容。

  在包容性增长方面,赵晋平指出,目前全球的经贸规则正在加快重构,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区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比如TPP、TTIP等正在逐步演变成具有全球意义的经贸规则重构的范本,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被挡在了所谓“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框架”之外,而TPP等代表的巨型区域经济贸易安排,或许将成为未来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对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恰恰没有参与其中的机遇,所以,在未来的全球化过程中,实际上在分享全球化红利方面会面临很多巨大挑战。赵晋平认为,这本身会加剧南北之间的失衡,在某种意义上也会造成新的不平衡,其立意和结果与我们主张并追求的包容性增长也是大相径庭。

  赵晋平强调,中国已经在着力提出包括亚太自贸区在内的区域合作战略,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就是开放、包容,即强调无论是强国、弱国、大国、小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能够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所以在参与全球的规则重构过程中或者在参与全球治理结构的改革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多体现包容内涵,应该是中国在G20等全球政策协调和沟通机制对话中始终坚持的主张。

  赵晋平认为,之所以中国在各方面和各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原因在于,这既是中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自身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一种体现。“G20中国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正是对中国作用和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有力证明,既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发展繁荣作出贡献的体现。”赵晋平说。

  向长效机制转型尚需时日

  “发挥G20引领作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创新机制建设,为促成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提供坚实保障”——是此次G20杭州峰会的主要目标。赵晋平认为,G20的功能已经从最初由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仅作为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需要,开始转向通过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协调建立一些长效机制,为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G20作为一个政策沟通和协调的重要平台以及全球治理的重要机制,其作用也是巨大的。赵晋平介绍,事实上,G20的人口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到全球的近60%左右,对外贸易额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球的80%和90%,因此,G20本身的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这一转型势必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赵晋平进一步解释称,G20作为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以及政策协调和沟通的重要机制,其决定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主要是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倡导各国朝着共识的方向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道义上的约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如何能够让各国形成的共识能够更具约束力,确保各国能真正将形成的共识落实到自身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上,尤其是为了实现G20的政策协调功能向长效机制转型的目标,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然,只要各国认识到G20的机制对于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就应该通过自身在落实共识方面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提升G20政策主张的权威性以及G20在引导全球政策调整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赵晋平说,这需要各国首先有这样的共识,并建立相应的行为标准和约束机制。

  显然,这还需要G20各国从长期发展角度从长计议,赵晋平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各成员国也要对G20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展开探讨,最终提出一些有利于提升G20在全球治理作用的建议和方案,并逐步在G20的倡议和方案落实方面形成积极有效的机制。

  积极应对全球化新挑战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依旧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正朝着寻找新对策的道路而努力,而G20杭州峰会,乃至2016年G20中国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正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过G20平台向正遭受较大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以及出现新挑战的全球化,展现各经济体协商一致的积极应对姿态。

  实际上,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客观上正需要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重要机制发挥作用。近年来,全球贸易投资不振,全球贸易增速连续四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报告更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从3.9%下调至2.8%,并且指出,全球经济仍有下行风险,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将连续第五年低于3%。

  赵晋平认为,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持续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相较于过去全球化发展较快时代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也的确意味着全球贸易进入深度调整期。他提出,有人质疑全球化的进程是否就此发生逆转?并对未来全球化进程是否持续有怀疑态度。

  赵晋平介绍,从国际跨境直接投资看,虽然在2015年有过比较高的增长,但这也只是在危机背景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加快所带来的,并不意味着全球的跨境直接投资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预测看,2016年,跨境直接投资还会出现10%—15%的下降。

  “所以增长前景是不容乐观的。”赵晋平强调,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以跨境贸易和跨境投资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确实说明全球化进程目前正在经历严峻挑战。

  而对于有关全球化是否逆转的质疑,赵晋平强调,我们还是认为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是全球化的主要方式在发生一些改变和调整,比如过去是以WTO为主导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今后可能是一些巨型的区域经济贸易安排,比如TPP、TTIP,甚至包括未来的亚太自贸区等,这些会成为未来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赵晋平认为,在全球化主要方式发生改变和调整的时间窗口下,发展中国家要继续能够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多收益,首先是要能够参与进去才能够分享红利,但问题是,目前大多数机制都是发达国家主导,有着排他性特征,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不能参与其中,这是全球经济尤其是全球化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倡导的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原则和方针对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全球贸易的良性活动和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赵晋平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开放的区域合作,强调成员间的开放、包容合作方式,不同于排他性的区域贸易安排,其间反映着中国自身在贸易投资包容性增长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努力,而把这样的主张和诉求反映在G20的平台之上,对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能够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另外,对于日渐凸显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冲击,赵晋平认为,这极不利于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增长,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G20积极应对和防止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这一点从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对外一致表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持有共同坚定立场的态度即可一目了然。

  “我们期望G20向长效机制转型的过程顺利推进,并能够消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障碍,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形成让全世界各国都能够从中获益的新的包容性全球化规则体系。”赵晋平说。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