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新常态下必须探索经济管理新路径

www.jctrans.com 2015-12-30 14:09:00 河南日报

导读:在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换过程中,不能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必须探索经济管理新路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曾培炎

  在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换过程中,不能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必须探索经济管理新路径。特别是要树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针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问题,要衔接好供给侧和需求侧,要守住底线思维,准确地识别、预判、化解风险,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使经济的发展趋稳和蓄势。为此,我提几个问题和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

  如何调整经济考核的指挥棒?新常态需要有新的宏观调控的框架和新的指标体系,突破经济增长增速目标的硬约束,改变经济刺激路径的依赖,必须摆脱换挡的焦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宏观资源配置效率上来。所以未来可以考虑将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到关键性的参考指标,建立GDP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并重的双目标体系。跨越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的陷阱,充分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破解经济、资源、发展三角的困局。

  建立一个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相平衡的调控模式。“十三五”应该把握好总量与结构,需求与供给,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多重平衡。实践表明,总量调控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要扭转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板的失衡,必须在总量需求与总量供给平衡的基础上加大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间的平衡。要着眼长远,将年度的宏观调控目标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中,促进短期的宏观调控与长期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统筹约束目标的年度分解工作,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基础上,要加强结构调控、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预期调控,推进宏观调控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和环境。宏观经济管理大多偏重于产出端,而忽略了投入端。我认为强调经济运行的投入产出比,提高要素的投入综合效率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选准补短板的突破口,实施企业设备的升级改造,加大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进程。增加优质价廉产品的供给,满足高质量、差别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新一轮的市场化要素改革,将促使有效降低要素成本,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物流的中间环节,应当通过基础设施连通与共享经济的发展,加速各类生产要素跨地域、跨部门的自由流动,善于运用全球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要素。要健全要素收入的合理分配机制,控制生产、流通、交易成本的过快上升。

  要全面加强对创新和软新基础设施的投入。“十三五”最重要的是要把创新真正置于发展全局的一个核心位置,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新常态不是不要投资,而是要高效的、有助于潜在增长的投资,从人均资本存量看,中国目前只有美国的1/5,未来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需要转变的是原来主要是集中于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硬投入,应该拨出较大比例投向于创新研发、人力资本,重大的基础创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产品这些方面的软投入。全面蓄势启动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主动获取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收益。当前中国已经从区域性大国迈向全球性大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规则的重建,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等等这些重大的战略举措,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更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的体系之中。中国连续多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现在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与国内的宏观调控、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将会对全球和地区产生越来越大的外溢效应。未来的中国需要在规则制定和政策沟通以及全球治理这些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的收益。我们在国际合作中不仅要支持国际的发展,也要通过这种发展使我们有合理的收益。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