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城市对接上海自贸区中,安徽省会合肥以其区位和交通优势,显得尤为积极。
去年以来,合肥商务、发改等经济部门官员对于上海自贸区的考察与学习可谓频频,与此同时,合肥正加强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国际货运班列建设,紧跟其北部的“劲敌”郑州,共同求解典型中部地区贸易便利化的方程式。
主动对接
2013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刚获国务院批复还未挂牌,安徽商务部门组织专家调研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彼时安徽方面的调研结果认为,上海自贸区建成后,将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会直接促使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更愿意将一些总部功能放到上海,这对当地扩大招商引资和进出口有一定影响。
在安徽省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有条件的园(港)区争取自贸区试点成为重要内容。安徽方面还提出了以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地打包申请自贸区的设想。
与此同时,合肥加大了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合肥市商务局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接内容包括组织小规模、针对性、点对点的赴上海自贸区专题调研,特别是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创新和做法,一旦得到阶段性的认可,及时学习借鉴。同时,建立合肥与上海自贸区高层定期互访机制,拟在金融、外贸、发改、招商等领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分期分批赴上海挂职锻炼。
除了行政层面加大对接,合肥还在招商引资上瞄准了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制造业项目和服务外包项目,加大驻沪定点招商力度,谋划对接相关产业转移。
合肥市商务局人士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在促进上海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将抬升上海地区的综合商务成本。“根据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上海为1620元,比我市的1260元高出28.6%;出让土地均价10915元/平方米,比我市的4570元/平方米高出138.8%,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部分制造业必将加快向我省在内的周边地区转移。”合肥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
在金融业上,合肥鼓励本地企业(包括政府平台类)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子公司,为将来利用自贸区的低成本资金提供前提条件;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密切关注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设立情况,抓住契机,获取金融牌照;积极接洽在自贸区设立的外资银行,鼓励其在时机成熟时在肥设立分支机构。
此外,合肥还加快了与上海自贸区的水运衔接,探索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纳入可以享受航运优惠政策范围的可行性。
意在贸易便利化
2013年底,在合肥市委的一次理论学习会上,合肥市长张庆军曾表示,不排除合肥申请建立自贸区的可能,但合肥自贸区不可能一步到位,2014年有几项工作可以先 “动起来”。
一是开通“合新欧”班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6月,上海铁路局与合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国际物流内陆港,开通至中亚“国际货运班列”。
“合新欧”班列于6月26日首发,从合肥货运北站出发,经宁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途经西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多斯特克,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4954公里,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将惠及合肥全市5000家进出口企业。
合肥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62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9.2%,进出口总额占安徽省总额的42.7%。
二是发展航空经济,去年5月,郑州航空港刚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航空经济试验区不久,合肥市发改委等部门就特意去郑州取经。
而当地另一个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载体—合肥综保区也于今年3月获批,根据国务院批复,合肥综保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将比照上海洋山保税区。
与此同时,河南已在谋划新的综保区,郑州海关在近日出台的支持河南外贸的措施中表示,将支持将郑州出口加工区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整合为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促进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建设。
“自贸区的重点在于其示范作用,不在于对一个企业一个区域的影响,关键价值是制度创新。”安徽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