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国内独立跨国型智库安邦集团(ANBOUND)主办的“中国—东盟—东亚:合作与挑战”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是“2014年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的主要活动之一。
本次论坛汇聚了在东盟问题上具有深入了解的各方专业人士,包括外交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安邦咨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相关研究领域学者、政府官员、机构人士和企业代表,共同就“新格局下的中国—东盟—东亚”问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就中国在东盟地区面临的合作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中国在东盟、东亚关系问题上,应更加注重提升经济的双向依存度,进一步扩大民间合作基础,促进各方在新格局下进一步加深认识与了解,实现合作与发展,共同应对机遇与挑战。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八处处长檀勍生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对当前东盟地区的国际形势、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外交层面展开对话的相关事宜进行了介绍。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形势,建议除发挥政府的作用外,应更加重视发挥行业商业协会的作用。
针对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问题,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总裁李耀表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应具有国际化、职业化、专业化的素养,以“新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形成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的战略关注点和相应商业模式。李耀表示,中国企业还应该在投资中,注重与东盟国家的企业分享成长、可持续发展、商业价值观等方面相关经验。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祚军就“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作了分析。范祚军认为,在处理中国—东盟关系时增强中国经济外交的主动权、提升中国—东盟国家经济的双向依存度、扩大合作的民间基础等应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点,并从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政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金融合作拓展、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战略举措。
针对近期升温的南海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南半岛研究室主任褚浩从东盟化、国际化、法律化、扩散化等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东盟关系受到的制约因素。褚浩认为,南海争端不会从根本上制约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整体发展,未来中国在东盟的战略目标应短期着力于化解南海争端的负面影响,中长期立足“命运共同体”展开战略布局。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博士孙海泳则具体针对中泰合作项目“克拉运河方案”,分析与介绍了该项目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具备的战略意义,并就中国参与克拉运河项目提出对策建议。
结合日本、韩国在东盟的战略布局,安邦集团高级研究员蒋工颖以“东亚与东盟关系的基础和未来着力点”为题发表主题演讲。蒋工颖表示,当前日本、韩国都在加强与东盟的投资、合作、布局,东盟“10+3”框架下的多边关系也呈现新的格局。对中国而言,应在东盟“10+3”框架下,找准与东盟关系的未来着力点,充分在市场、金融、政策、产业等方面进行推进。
针对目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都面临着新形势,本次论坛上,主办方同与会嘉宾,率先就“中资企业对东盟地区投资行为下的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倡议,发布《关于在东盟地区投资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参考指引》,希望促进投资地区社会环境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这对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海外投资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