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融入新丝路青海发展面向国际的开放型经济

www.jctrans.com 2014-6-19 11:12: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之后,西部各省区都在探讨如何向西开放,融入并且复兴新丝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之后,西部各省区都在探讨如何向西开放,融入并且复兴新丝路。在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看来,现在复兴汉代开辟的这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将拓展与亚洲区域的合作,造福沿途各国人民。对于外贸占比一直较低的青海省,将面临与中亚、南亚国家,乃至欧洲国家的合作契机。

  陆上通道位置不可替代

  中国经济时报:青海省的人口仅仅有573.17万,实际的对外开放水平相比其他省来说较低。净出口拉动度从1998年至今一直为负,2012年达到-11.37。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较小,2013年约为0.03%。“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西北各省推向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你认为青海在其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勇:复兴新丝路战略提出后,国内对青海在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可度并不高。但是,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曾经为构建经亚欧大陆腹地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沿岸及欧洲的经济社会文化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地位不可忽视。

  打开地图来看,青海向北可以进疆至中亚,向南可以进藏入南亚,尤其是随着目前已开工和正在谋划的格成、格库、青藏铁路延伸至喀什段等铁路以及两条进疆和进藏公路大通道的建成开通,青海境内的公路、铁路网将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成为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位置不可替代。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涵盖众多领域,需要合理认清青海参与丝路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扩大开放领域,使对外贸易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建设面向市场的制造基地

  中国经济时报:中亚国家的进口商品中,机电等装备制造产品占相当大的份额,且大多从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购入。你认为欠发达的青海如何走出一条外贸振兴之路?

  李勇:青海应当立足自身的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结合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通过承接内地出口周边国家的配套产业转移至青海,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建设面向国内国际、东部西部两个市场的加工制造基地以及面向中亚和南亚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生产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终端产品。

  现阶段,应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外部市场需求,探索与中亚和南亚国家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轻工、能矿资源产品进出口、机电设备进出口等方面的一般性贸易合作。同时,也可借助青海有利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建设针对周边国家市场的商品贸易集散地,发展向中亚和南亚国家的中转贸易。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

  中国经济时报:从地理位置上看,青海位于中西方文化、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与周边国家有较强的共通性。如何尽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呢?

  李勇:青海应立足自身优势资源,不失时机地实施开放性战略,通过“内引外联、东西互动”的合作机制,结合周边国家市场需求,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应遵循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先文化后经济的建设思路,坚持政府引导、文化牵线、贸易先行、合作开发、物流中转、制造崛起,营造青海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良好环境。

  多元化的文化类型在青海长期碰撞和交融。尤其是特有的少数民族撒拉族,其先民和土库曼人在历史上同属突厥乌古斯部,撒拉族在土库曼斯坦被认同为“中国撒拉尔土库曼人”,两者有深切的渊源关系,风俗习惯相近,文化同根、语言同源,宗教、民族方面的强相似性易建立亲近认同感,这是无可替代的特色人文交流资源,是架起青海与中亚在文化、教育、经贸等方面桥梁的宝贵资源,具有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和文化优势。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来看,青海具有“靠边居中”的地理区位优势,应发展区域和国际商贸物流业。随着一批重大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必然会打通青海的西出通道。长远来看,随着省内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地处重要节点的格尔木市和西宁市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面向中亚、南亚,逐步延伸全球范围的国际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以此发展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面向国际的开放型经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