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持续深化改革

www.jctrans.com 2014-5-15 10:29:00 金融时报

导读: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迈坎爬坡的关键时期后,各类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那么,如何看待经济转轨期的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5月14日,2014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政府人士以及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就上述话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迈坎爬坡的关键时期后,各类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那么,如何看待经济转轨期的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5月14日,2014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政府人士以及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就上述话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

  “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国际环境非常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演讲中分析了我国的外部经济形势。他表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做了三次削减,预计今年10月份将完全退出,这对全球经济有着重大的外溢性影响。欧洲经济刚刚开始脆弱的复苏,但地缘政治的风险和冲击使得这种脆弱的复苏又面临着新的非常大的挑战,同时还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日本的经济结构改革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从发达国家来看,经济增长和复苏的进程非常不确定。发展中国家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朱光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经济有在今后10年继续保持7%到8%的潜在增长的能力。其支撑的原因首先是劳动力、储蓄率等生产要素的供应,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基础条件,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要通过深化改革使这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其带来的分工效应和规模经济会日益显著,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更加完善后,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城镇化中人口聚集对于引导产业集群从而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朱光耀对此也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所以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推进,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将会发挥更大潜力。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作用和角色举足轻重。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中,金融体制改革无疑是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专家认为,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主要致力于改革微观金融机构,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点则已逐步转移到构建制度、完善市场、改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上来。

  对于业界讨论较多的我国M2与GDP的比例问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在论坛上表示,这一比例较高主要因为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当前,我国的社会融资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股市和债市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只是M2的0.5倍,美国股市、债市规模都超过M2的五六倍。如果我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沉淀在银行的资金会出来一部分,减少货币乘数,使M2与GDP的比例降低。而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关键问题则是尽快建立评级机构,让市场上不断成熟起来的民营中小企业都能发债。

  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对此表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部分。私募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和灵活性,不仅有利于技术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机对接,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和焦点,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业务模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在论坛上表示,利率市场化之后在竞争加剧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实体经济。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将会有多种金融工具的发展推动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完善,比如当前理财产品的多元化,体现了不同的风险偏好,会有不同的金融产品来供消费者选择。包括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一定会推动金融创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