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要耐心等待春暖花开

www.jctrans.com 2014-2-26 14:56:00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最近,国内弥漫着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国际上一些投行或研究机构也再度抛出唱空中国的论调。

  最近,国内弥漫着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国际上一些投行或研究机构也再度抛出唱空中国的论调。尤其这几天,几家银行涉房地产业的信贷收紧加剧这种忧虑,以至于股市出现大跌也被当作唱衰证据。国内外的唱衰气氛互相作用,除了给一些做空机构渔利之外,也削弱了公众对于未来的乐观预期,甚至“坐实”衰退的猜测。

  可以预见,一方面唱空论调不会停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依然会稳健前行。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这样的增速,无论是对比欧美发达经济体,还是对比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其他金砖四国,我们的成绩都来之不易。

  我们无需过度忧虑未来,因为在过去三十多年发展中,始终伴随两种声音:当中国超高速发展,就会引发“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透支资源环境以及不正当补贴换取竞争优势,并启动对华贸易战;当中国发展略低于平均增速,就会激活“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充满危机,一旦崩溃将拖累全球。

  其实,我们不必为数倍于他国的经济增速而沾沾自喜,毕竟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参与国际竞争也不是坦途;更不必听到一些唱衰就妄自菲薄,毕竟我们的制度红利还可以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

  当然,我们承认: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如前几年的迅猛,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此番波及欧亚大陆,确实给中国带来不小的冲击,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在接受转型升级的考验,中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经济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但是,这些现实并没出乎意料,它一直都被中国的决策层所正视和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因此,我们无惧那些别有用心的唱衰,但也要摒弃夜郎自大式的自满,我们需要的是三样东西。

  首先,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从中央到地方、民间到官方,现在都需要坚定未来的信心。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比任何时候都缺乏信心,经济濒临崩溃,前途一片迷茫,以至于最初一些改革举措难以举步,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路会通向何方。但其后三十年的发展无与伦比地证明了改革开放决策的伟大。

  当我们逐渐验证了正确道路,见证了长期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甚至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时候反而容易患得患失,发展的信心变得脆弱,这让人不可思议。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当然不会轻松,虽然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但这比几十年前从计划经济转型难道还艰难吗?此时此刻,市场的力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阶段,政府服务意识和职能也前所未有,还对未来缺乏信心就没有什么理由了。

  其次,中国需要更多全面深化的改革举措,唯有改革才能够延续过去的辉煌。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改革60条任务已经启动过半,这释放了非常强烈的改革信号,那就是新一届领导集体说到做到,会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对人民的承诺。正如我们在反腐领域看到空前的打虎气势,对反腐斗争的决胜充满了信心。

  中国经济改革的后劲与潜力正在重新凝聚,它的最重要手段还是继续改革。正如几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所说,要继续简政放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改革促进结构优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就是中南海改革的最强音,无论是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深水区的利益,都无法阻挡这种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改革魄力。

  最后,在确认不断强化的信心与永不停步的改革之后,我们还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耐心。众所周知,所有政策、举措都会有一定的滞后期,尤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它从方案酝酿、制定、出台、落实,需要空间和时间的配合。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改革任务也不过三个月,我们不能苛求它立竿见影,这是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任务,制度红利需要逐渐发酵和释放。

  所以,我们欢迎对于中国经济政策的探讨与批评,也乐于接受各界良善的建议和意见,但反对恶意的做空和唱衰。我们只需要坚定自己的道路,沿着既定的改革方向,耐心地等待春暖花开。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