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经济需要抵抗力

www.jctrans.com 2014-2-17 13:37:00 国际商报网-国际商报

导读: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近来多个新兴市场出现动荡,一时间“脆弱”成为新兴市场的标签。

  作者:程亚丽 

  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近来多个新兴市场出现动荡,一时间“脆弱”成为新兴市场的标签。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抵抗住新兴市场的传染?对此,专家分析,中国具备较强的“免疫力”,受此轮动荡传染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形势下,中国要考虑与新兴市场“隔离”。

  美国一家跟踪新兴市场投资流动的研究机构EPFR全球估计,1月份新兴市场的股票基金流出高达122亿美元。而自1月29日至2月5日一周内,新兴市场股市流出的资金规模达64亿美元,创出自2010年10月以来单周流出规模最高纪录。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正处于去年夏天以来的最低水平。2014年,新兴市场的股市和货币市场开局被媒体贴上了“动荡”“恐慌”“衰退”等标签。

  美联储政策是“元凶”

  受到冲击的国家“各有各的苦衷”——阿根廷政府通过货币贬值来避免外汇储备进一步下跌,导致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下跌22%;土耳其受政治动荡影响,股票和货币市场均受到打击;中国制造业活动放缓;智利、俄罗斯、巴西等商品出口大国担心其需求减弱;南非矿业出口受打击使得外汇储备减少……

  除这些具体原因外,新兴市场此番动荡的共同根源则指向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民指出,“从去年开始,新兴市场的主要变化就主要跟着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走。2014年1月份,美联储正式缩减购债规模,新兴市场中高赤字、对外资高度依赖的部分成员股市、债市、汇率等数据开始剧烈起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兴市场正面临着日益加大的金融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动荡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间点爆发,形成新一轮金融危机。“最近国际经济会议谈论较多的话题都是国家之间的相互协调,要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透明化,让其他国家有所准备。估计今年的G20峰会上也会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协作,并对发达国家进行约束。”魏民说。

  专家认为,各区域、集团国家之间建立外汇储备库、建立货币互换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等,都是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大规模危机的有效措施。但魏民强调,“要避免严重金融危机,关键仍在于新兴经济体能不能练好‘内功’,减少对外部经济的过度依赖。可以说,全球各国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摸索,同时为日后积累经验”。

  中国能否免疫?

  在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程实看来,“危机”已不再是一个“将来时”的词汇。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土耳其“脆弱五国”已经表现出足够的危机征兆,大部分新兴市场的股市都出现较大跌幅,货币也大幅贬值。为抵消资金大批撤离带来的冲击,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国央行在经济下行阶段纷纷采取加息的无奈之举。

  问题在于,囿于较小的金融体量和较高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这些国家通过央行加息来留住或“拉回”外流资本,难度不可谓不大。“从历史经验及目前形势来判断,单纯靠利率等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所起的作用有限,如果央行等政府部门直接干预,可能比采取纯粹市场化的措施效果更为明显。”程实直言,“现在看来,资本项目收紧对于部分脆弱国家更为有利。”

  此轮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动荡也因其蔓延速度快、范围广而被形象地称为“流感”。分析人士乐观估计,中国具备较强的“免疫力”,受此轮动荡拖累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应对国际市场金融动荡的经验,而且经济总体稳健,并主动降低了增长速度,更加注重通过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并积极处理影子银行等问题。可以说现在面对的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魏民称。

  程实建议,目前形势下,中国要考虑与新兴市场“隔离”。“此前中国要与其他国家‘抱团取暖’,利用‘新兴市场’的概念获取国际话语权,但现在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基本面与金融管制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不同。”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