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货币政策已达均衡 难现再降息

www.jctrans.com 2014-12-29 15:13:00 和讯网

导读: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影响已经明显减弱,因而,未来不会持续运用这种工具进行稳增长,财政政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月28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2014“SAIF-银天下”年度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达到均衡状态,未来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影响已经明显减弱,因而,未来不会持续运用这种工具进行稳增长,财政政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今年11月降息后,市场上有出现许多关于未来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期,宽松或者较宽松的预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连平表示,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达到均衡状态,未来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影响已经明显减弱,因而,未来不会持续运用这种工具进行稳增长,财政政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目前中国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如何使新常态的积极因素得到更好发挥至关重要。连平指出,未来根据新常态的内在要求,货币政策需要配合与协调好。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必须满足稳健、灵活和变革三个特点。

  “从结构调整、市场竞争、高杠杆率及货币存量大等方面考虑,未来一段时期内,稳健为基调,这是新常态对货币政策一个基本的要求。”连平还表示,由于经济运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的特点、新的运行方式、新的轨迹、新的变化都将出现,因而,政策针对性的进行灵活调整尤为重要。

  “那种把货币政策的工具,尤其是像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种工具,似乎一动就把它看成是重大的调整,我以为这个是不确切的。”连平强调。

  此外,他表示,货币政策除了要进行灵活调整和保持稳健基调,更应该关注经济环境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这些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革,只有这样,货币政策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新常态来。 

  作者 汪青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