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盐城在建铁路达177公里 跑出高铁建设“加速度”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7-3-27 14:25:00 中国江苏网

导读:出了盐城市区向北,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绵延在田野上的一座座高铁墩身。

  3月的盐城,春潮涌动。

  出了盐城市区向北,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绵延在田野上的一座座高铁墩身。有人说,它们看起来像一排排威武的士兵;有人说,它们像一个个感叹号……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采访后,在记者的眼中,一座座墩身,分明就是高铁建设者们挥洒在盐城大地上的一滴滴硕大的汗珠。

  如今,我市在建铁路达177公里,已成为江苏铁路建设的主战场。

  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刷新高铁建设纪录

  “没想到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决心这么大,没想到盐城群众对高铁的支持这么大,没想到盐城涉及高铁的拆迁这么快!”康志田是中铁四局盐徐铁路八标指挥部指挥长,他感慨地对记者说,地方支持力度大,高铁建设者全力以赴,盐徐高铁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2015年12月开工的盐徐铁路是盐城第一条高铁,全长31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计划2019年建成。盐城段长约72公里,设阜宁南、建湖、盐城站3个车站。盐徐高铁横贯东西,是京沪高铁徐州以南段重要的分流通道,也是苏北各市经沿海高铁前往苏南最便捷的通道。

  目前,7000名铁路建设大军奋战在盐徐高铁盐城段施工一线。

  “为家乡建高铁,特别激动,也特别自豪。”3月12日上午,在盐徐高铁承建单位中铁十局建湖制梁场,在外修铁路已10多年的梁场施工班组负责人、建湖人丁景国,满头大汗地忙前忙后。家门口建高铁,他自然更有干劲。

  在一个占地170亩的工场上,一孔孔32米长的高铁箱梁整齐地卧着。这些箱梁被铺到高铁路墩上后,将在上面铺设双向轨道,承载奔驰的高速列车。

  “每孔梁重714吨,要用60吨钢筋、10吨钢绞线,用的都是C50标号的混凝土,造价近60万元。”制梁场项目经理武玉东介绍说,梁场生产的所有箱梁都按照铺架定位的顺序生产,平均一天可以生产2孔。

  这样的庞然大物,先在加工区生产,然后移到制梁区,加工成成品后移到存梁区备用。移动一孔箱梁走五六十米,需要用一台900吨的运梁机花两个多小时。存梁区的箱梁使用时,由两台各450吨的提梁机提起,架到路墩上。

  超级工场诞生的速度也非常快。建湖梁场项目部书记姚建文说,他们自去年初进驻以来,从边拆迁边建设到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制梁工场,生产出第一孔箱梁,仅用不到半年时间,这在整个盐徐线上是最快的。去年10月27日,建湖梁场在盐徐线全线梁场中以最高分通过验收,拿到认证许可,获准大规模生产。

  目前,盐徐铁路盐城段施工单位累计完成投资33.78亿元,桥梁桩基、承台、墩身、制梁、架梁分别达设计数的98.5%、74.9%、65.5%、17.6%、6.3%。

  创新技术攻坚克难高铁建设跑出加速度”

  流经盐城市区的新洋港河,古称洋河,是里下河地区腹部排水入海的主要河道之一。它西起蟒蛇河,穿串场河、通榆运河,经南洋、黄尖至新洋港闸入黄海,全长69.8公里。

  内环高架新洋港大桥,是市区的一景。63.5米高的主塔,气势壮观,被称为苏中、苏北城市第一斜拉桥。今年,这个纪录要被改写。就在它的旁边,将耸立起两座128米高的主塔,两座主塔跨新洋港南北岸对峙,以斜拉索撑起盐徐高铁新洋港特大桥。

  “新洋港特大桥,是盐徐高铁全线主塔最高、施工时间最长、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项目。”项目工程部部长黄为标介绍,一座主塔要用去混凝土23000立方米、钢筋2400多吨、预应力钢绞线130吨。人们将来看到的是主塔,而主塔下面的工程也很浩大,最下面是40根直径2米深108米的钻孔桩,钻孔桩上浇筑的是一座3个篮球场大4米高的下承台,下承台上浇筑的是底540多平方米高3.5米的上承台,上承台上是底近60平方米高5.5米的塔座,完工后塔座以下都在地下。

  主塔的旁边就是新长铁路线,“就像带着镣铐跳舞”,黄为标说,他们采用了基坑围堰实时监控的新技术,确保工程主体及旁边的新长线万无一失。预计今年10月中旬,两座主塔全部完工。届时,这两座近40层楼高的主塔连接的大桥,将成为盐城的新景。

  “在盐城至徐州铁路工程建设中,BIM技术应用已多点开花。”中铁四局集团盐徐铁路指挥部总工程师岳雷说,原本用图纸表达的设计,现在用三维模型动态展示。大到一座高铁车站、小到地下管网一颗螺丝钉都能通过模型虚拟呈现。这就是神奇的BIM技术。

  在跨新洋港斜拉桥的施工中,他们用BIM技术编制出承台基坑、钻孔桩、连续梁等三维可视化作业指导书后,用智能手机在微信群中就能完成技术交底。技术人员通过三维可视化作业指导书中的虚拟影像向作业人员讲解技术参数、施工要点。作业人员随时用手机点击放大、缩小,清晰地查看每处施工结构尺寸、局部特征,迅速掌握施工过程中操作、安全、质量卡控要点。

  BIM技术可根据特大桥施工要求,自动生成形状各异的钢结构设计图,实现排版图输出、加工程序输出、虚拟切割。“数字化加工提升着钢材原料排版出图及余料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中铁四局集团工程师王宁平深有体会地说。他拿出了一组数字:以传统图纸排版方式,钢结构加工厂加工1万吨钢结构、配件、杆件需要3名技术人员、耗时60天才能完成出图,而现在仅需1名技术人员就能在60天内通过参数化BIM模型导出数控文件,再生成工厂加工用的SMARTNEST数控代码文件。按照数控代码文件进行加工还能减少1000吨钢材损耗。

  在建造特大桥梁过程中,钢结构的安装调试历来是难点与关键点。运用BIM技术可顺利实现对钢结构的虚拟安装。“我们在虚拟安装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修正了原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工效。”从事工程建设多年的岳雷对BIM技术这项功能大加赞赏。

  新风路是市区新洋经济区内的一条重要道路,往来人流车流较多。盐徐高铁就从这条路上空穿过。“最简单的方法,把路封了,但这会给周围群众带来不便,我们采用技术措施,做到正常施工不扰民。”跨新风路连续梁项目副经理李超伟介绍说。跨新风路连续梁主跨80米,跨度大,浇筑周期长、难度大,风险系数高,成本也高于预制梁。

  李超伟说,“我们把困难留给自己,通过改进技术加以克服,保证了工程进度快速推进。”记者了解到,盐徐高铁在盐城境内有连续梁21座,市民在盐徐高铁跨G204国道、跨盐靖高速、跨串场河等处可以看到类似的施工现场。

  “如果说盐徐高铁建设体现了盐城上下的众志成城,那么盐宁高铁联络线建设充分展示了盐城人的智慧。”承建该联络线的中铁上海工程局负责同志这样夸赞。盐城没有通南京的高铁,每天去南京的有上万人,路上要花上3个多小时。我市创新提出在盐徐高铁和连淮扬镇铁路交会区域建设盐宁高铁联络线,上行线长3.684公里、下行线长4.270公里,投资约5.02亿元。此举将实现盐城至南京高铁直达,大大缩短两地时空距离,增加高铁运营效益。

  日前,记者在盐宁高铁联络线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一片忙碌的景象。盐宁高铁联络线已完成全部拆迁,正进行线下工程施工。上行线钻孔桩施工453根,占设计数的75%,连续梁主墩24#0#块进行模板安装。下行线钻孔桩施工532根,占设计数的62%,连续梁主墩31#墩已完成第一次浇筑。

  不怕苦累发扬铁军精神让盐城人民早圆高铁梦

  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内,一条飞架灌河的铁路大动脉已经初步成型,随着架梁机的不断前移,盐连铁路高空梁架结构将在短期内实现连接。

  盐连铁路是盐城第一条电气化快速铁路,于2013年12月开工,计划2018年建成。线路长约234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盐城段长约105公里,设响水、滨海、阜宁东、射阳4个车站。

  “现在我们采取‘双线一梁’的方式来加快施工进度。每天铺架3跨桥梁,100米左右,将在40至45天之内完成响水境内的铺架作业。”中铁十一局盐连铁路建设现场技术员席召召告诉记者,连日来,建设者们抢抓当前晴好天气,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快速推进盐连铁路架梁工程。为了工程持续推进,投入TJ165架桥机一台,采取连续倒班的模式,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铺架作业。“为了苏北人民早日实现动车梦,我们所有建设人员都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铁军精神。”

  中铁十一局主要负责盐连铁路架梁工程的北端建设,北起连云港、南至响水火车站。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重达148吨的梁柱在大型机械运输和吊装下,缓慢地铺设到准确位置。据悉,每一根高空吊装至少要耗去45分钟左右,双轨4根一排需要3个小时。“每天早上,我们6点钟就起来上班。”带班队长刘正东说,为了早日把盐连铁路建好,早日通车,吃点苦也没啥。

  盐连铁路盐城段施工单位今年已完成投资0.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41亿元,完成路基处理和桥梁桩基工程,正进行架梁和铺轨施工。架梁全部完成,正线铺轨累计完成119.72公里。

  为了有力地推进铁路建设,市铁路办发扬“店小二”精神,按照施工进度要求,积极帮助施工单位解决施工便道、梁场、人员生活等问题,保障施工单位的快速进场、快速施工。同时,与市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帮助建设单位迅速办理市级用地、跨河、跨路等施工许可,联合市总工会和苏北铁路公司开展全市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等。

  记者从市铁路办获悉,今年1至2月份,全市完成铁路建设投资2.42亿元,其中盐徐铁路盐城段完成投资1.88亿元,盐连铁路盐城段完成投资0.54亿元,东风悦达起亚商品车铁路装车基地开通运营,为加快完成全年铁路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830万盐城人民瞩目和期盼的“一张网”,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一个个撸起袖子,栉风沐雨投入到一场又一场硬仗中。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