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铁路“先改再退”策略旺季难成功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9-3 10:23:00 新闻晚报

导读:昨日是铁路部门执行火车票“通退通签”和“梯次票价”新政首日。旅客退票时,不再受地点的限制,可在全国任何一座铁路车站办理,开车前48小时(及以上)办理,退票费收5%,24小时内办理,收20%。

  昨日是铁路部门执行火车票“通退通签”和“梯次票价”新政首日。旅客退票时,不再受地点的限制,可在全国任何一座铁路车站办理,开车前48小时(及以上)办理,退票费收5%,24小时内办理,收20%。

  铁路部门表示,实行“梯次退票”的初衷是为了引导旅客提前退票,减少票额浪费。但昨天,前往上海站办理退票的旅客中,近七成退的仍是当日票。有“懂经”的网友支招,可先改签,再退票,把手续费降为5%。业内人士提醒,此举目前虽然可行,但不久后,上级部门可能针对性的调整退票方案。

  火车票昨起可“通退通签”

  昨天中午,记者在位于铁路上海站南广场的联合售票大楼内看到,退票窗口前旅客络绎不绝。有不少人都是冲着9月1日后,火车票可以“通退通签”前来的。

  在上海一家旅行社就职的马小姐帮客户退掉5张武汉至宁波的卧铺票,她告诉记者,原先铁路规定,火车票退票只能在购票地与出发地车站办理,她还准备将车票快递至武汉。“前两天,我从新闻中得知退票规定改了,可以在全国任何一座车站窗口办理,所以图了个方便,选在9月1日前来办理退票手续。 ”

  梯次退票意在减少票额浪费

  根据新实行的铁路“梯次退票”办法,旅客在开车前48小时(及以上)办理退票,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48小时内来退票,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24小时以内退票,收取票价20%的退票费。

  日前,此措施公布后,被不少网友质疑为“变相涨价”。但铁路部门表示,由于目前网络售票成为主流,铁路退票数量较过去大幅增长,今年以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了77.5%,其中,有73.5%的旅客都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且多半是同时预订了不同时间、车次、席别的车票,等到临走才退掉多订的票。但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车票再次出售的难度,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铁路运力资源的浪费。

  “实行梯次退票的初衷正是为了引导旅客尽早办理退票,把有限的票额让给更需要的人。 ”铁路相关人士说。

  24小时内退票者仍占多数

  不过,昨天记者在上海站退票窗口看到,前来退票的13名旅客中,有9人办理的是当日退票业务,都被收取了20%的退票费。而来办理48小时以上退票的,只有2人。相关统计结果也显示,昨日沪上退票旅客中,退当日票的旅客占比近7成。

  旅客王女士说,她赶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办退票,主要是行程临时发生更改。 “婆婆病了,我和丈夫要留下照顾他,今天暂时走不成了。 ”而旅客魏先生则是因为约到了朋友的顺风车,所以不打算按计划乘高铁去常州。

  对于20%的退票费,退票者均表示“有点贵”。 “虽然开车当天退票会影响车票再销售,但很多情况下,行程临时更改也是不可预知的,铁路部门把退票费从5%提高至20%,幅度实在大了点。 ”有乘客表示。

  “先改再退”成为省钱秘笈

  不过,在一些铁路论坛上,网友们已想好了应对措施——先改签再退票,可把车票乘车日期延至48小时以后,将退票费从20%降低为5%。

  昨天,记者在12306官网上尝试了该方法,发现确实可行。一张9月1日出发,票价为59.5元的上海-无锡高铁二等座票,改签前退票,需支付12元退票费,而改签至9月4日再退票,退票费只需3元。

  对此,铁路部门表示,已将此现象汇报给上级部门,或许不久之后,就将出台新措施,填补这一漏洞。

  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在春运等出行旺季,热门车次往往是一发售就告罄,旅客很难获得改签成功的机会,所以还是尽早退票比较保险。

  上海铁路局暑运送客逾七千万

  记者 石凯峰

  晚报讯8月31日,铁路暑期运输结束,62天里,上海铁路局累计发送旅客7281.3万人,与去年同比多发送旅客1144.4万人,增长18.6%,创历年暑运旅客发送总量新高。

  今年暑运,上海铁路局客流增长明显,其中,长三角地区短途旅客5150.9万人,与去年同比多发送971.7万人,增长23.3%,占了全部发送总量的70.7%。

  随着暑假结束,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车站均迎来了返校学生客流高峰,将持续至9月上旬。9月份,上海铁路局还将组织开行上海至九江、池州、丽水、武夷山等方向多趟旅游专列,方便旅客出游。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