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民资进军铁路现重大机遇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7-26 13:12:00 金融时报

导读:7月24日,中国铁路又翻开了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迎来铁路改革的又一重要时刻。这一举措被业界解读为“国家调结构、稳增长采取的又一项重大措施,也将释放巨大改革红利。”

  7月24日,中国铁路又翻开了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迎来铁路改革的又一重要时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通过改革,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 

  这一举措被业界解读为“国家调结构、稳增长采取的又一项重大措施,也将释放巨大改革红利。” 

  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不仅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同时也是保障和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当前铁路投资、负债以及经营情况,资金瓶颈依然是困扰“铁老大”发展的主要问题。 

  对此,会议要求,要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尤其是,铁路向社会资本开放意义重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原有的渠道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资渠道多元化是解决基建项目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 

  记者梳理发现,长期以来,铁路建设资金以政府投资和铁路系统自身融资为主。自2003年到2010年铁路建设高峰期,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然而此后一段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铁路融资能力下降,铁路建设由高峰跌入低谷,很多项目甚至停工。 

  有专家表示,如果只靠国家投资和铁路自身贷款融资搞建设,难以满足铁路大规模建设需求,也让铁路背负起日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铁路系统具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且有稳定的收益预期,对民资来说,也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蛋糕”。 

  中西部铁路是建设重点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这样描述铁路对于西部发展的重要性:西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要想发展经济,首先交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需要解决与发达地区、沿海港口的交通瓶颈,解决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为西部的资源开发创造条件,把资源运出来。而西部往东部走,除了重庆有水路,其他地方都是陆路,只有通过铁路才能把运输成本降下来。因此,加大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铁路建设力度不仅是必要,而且是有很大的空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未来铁路投资的重点方向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通过改革,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铁路未来投资主导趋势将从“高标准高速度”的高速铁路发展模式逐渐转移到满足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铁路运输需求上来,将有力推动扶贫攻坚,改善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激活中西部“沉睡”的巨大资源和消费市场,对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改革是铁路发展的“源动力” 

  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中国铁路系统驶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更标志着铁路系统市场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而国务院会议提出的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盘活铁路用地资源这“三板斧”,仍需依赖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来实现。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提出,形成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当时,就有专家提出,改革并非推倒重来,而是意味着渐进式变革。铁路规模很大,资金需求量不小,总体来看,铁路投融资还将延续以往做法。但从铁道部拆分后,国家明确了铁路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方向。企业与市场接轨,意味着原有的投融资模式必须要改变,铁路投融资必须要考虑到投资者的回报以及各种风险。除了原有的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投融资模式,还可以考虑设立子公司或者子机构进行股权融资。 

  铁路建设市场化并非一蹴而就,但在改革持续释放红利的带动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方都会在摸索中找到“共赢”。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