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十三五”中国民航国际化特征将愈加明显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12-28 13:56:00 中国民航网

导读: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8.7%、16.9%,与我国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国家增至118个,签署双边适航协定的国家增至29个,国际航线由302条增至663条,通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城市。

  从2016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在“十二五”我国民航国际航线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国际化特征将进一步明显,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将呈现“投入加大、增长提速”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8.7%、16.9%,与我国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国家增至118个,签署双边适航协定的国家增至29个,国际航线由302条增至663条,通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城市。其中,仅2015年一年,我国国际客运量和新开国际航线条数增速就都保持在30%以上,创历史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航线的总周转量增长了76%。

  为何“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的国际航线会呈现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李家祥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正在向外向型发展的转型升级中,为中国民航国际航线的开辟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撑;二是中国民航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政府层面积极倡导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航空公司加快了国际航线开辟步伐,为中国民航加速国际化布局提供了基本保障;三是中国民航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民航的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为我国航空公司走向国际提供了外交和国际环境的支撑;四是行业从相关产业政策和保障措施上加大了向国际航线的倾斜,为我国航空公司遍及全球的飞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三五”时期,依托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民航业国际化特征将进一步明显。主要表现在:国际航空运输生产迅猛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参与国际民航事务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提高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民航国际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展,需要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

  面对新形势,全行业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全面布局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构建民航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合作共赢,建立中国民航“走出去”的协调机制,拓展航空合作领域,努力提升中国民航国际影响力;坚持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进我国民航国际化进程。

  记者 吴丹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