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韩亚空难解释背后的“文明冲突”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7-16 11:35:00 凤凰评论

导读:当美国人认为“韩国文化”是这次坠机事件的原因的时候,这里已经包含他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世界观的判断。也就是说,这次飞机事故是文明冲突的“减缩版。”

  韩亚航空空难背后的非技术性问题争论很大,这一现象值得商榷。

  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坠毁。美国媒体大肆报道“韩国传统等级文化造成空难”的说法。9日,美国媒体CNBC称,韩国机组人员有重视上下级别权威的国家特点,在危险的情况下,这造成了不充分的沟通。

  CNN、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也相继报道韩国的军队文化、等级观念、韩国语很长的敬语(因为危机时刻沟通应该简单)等特点来渲染该空难中的文化因素,引导美国舆论。

  韩国的等级文化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这是以中国为东道主,在日本也普遍存在的文化传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儒家文化里,下级服从上级的观念很强。某种角度来看,下级员工不能反驳上司而保持沉默的韩国文化是这次事故当中的“潜在因素”的逻辑,也可能站得住。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也表示,已经注意到这种观点,委员会主席德博拉•赫斯曼10日说:“如果存在问题,对机组人员交流构成挑战,我们当然有兴趣调查。”

  看到美国媒体的这种报道,韩国人的反应很激烈。韩国网民认为,美国媒体报道的性质是一种种族歧视,把事故责任转移而跟一个国家的文化挂钩。甚至一些被激怒的网民纷纷喧哗“傲慢美国”的说法。

  一位韩国网民称,“这样的分析太片面,有了空难,美国媒体应该努力获得更多事故的细节,不要很快达到‘文化责任’的结论。”

  另外,韩国网民也质疑,“那么,如果美国媒体说法是对的话,其他国家坠机的原因他们如何解释?”

  事实上,德国媒体DerSpiegel此前报道称,德国汉莎航空的一架飞机,三个星期之前也没能在旧金山机场着陆,指出旧金山机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部分韩国人怀疑美国媒体这种“引导式报道”的真正目的其实与围绕这次事故的巨额赔偿金有关。因为当调查结果出来后,事故责任方要付出天文数字金额的赔偿。

  其实,坠机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的话题。2009年,《纽约客》杂志撰稿人兼畅销书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Outliers)当中已经提出了韩国文化里的沟通特点。他在书里介绍,1997年大韩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在太平洋关岛降落时坠毁,当时资历较浅的机师警告飞机飞得太低,但机长没有理睬,结果造成223人死亡。

  而Malcolm Gladwell的书作为畅销书,在这次美国媒体很快“联想”到把事故原因归结于“韩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不过,这种做法让很多韩国人感到生气。跟中国人一样,韩国人也很“爱面子”,文化自尊心也很强。对他们来说,美国媒体的说法是攻击韩国文化,伤害了韩国人的民族、文化自尊心。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客观地讨论韩国社会存在的等级文化。

  韩国的等级文化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这是以中国为东道主,在日本也普遍存在的文化传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儒家文化里,下级服从上级的观念很强。某种角度来看,下级员工不能反驳上司而保持沉默的韩国文化是这次事故当中的“潜在因素”的逻辑,也可能站得住。而且,局外人的视角看问题更清楚。

  但这并不自然得出“儒家等级文化有问题,所以要反思”的教训式结论。其实,背后的宏观问题更大,也许更根本。那就是,在全球化的目前,我们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互相沟通、理解?当美国人认为“韩国文化”是这次坠机事件的原因的时候,这里已经包含他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世界观的判断。也就是说,这次飞机事故是文明冲突的“减缩版。”

  笔者有一次询问北京大学的经济学专家张维迎教授,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回来的人,懂得西方文化。我说,“东西方文化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促进更多地文化交流。”我问他的看法。我理所当然地期待他肯定这个观点,但我错了。他回答:“不同文化交流并不促进互相之间的理解,相反,我们越接触越发现我们多么不一样。”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