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俄民用航空合作存在基础吗?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6-24 11:38: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导读: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网站消息,6月14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民用航空合作分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与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斯柳萨里共同主持了会议。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网站消息,6月14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民用航空合作分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与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斯柳萨里共同主持了会议。双方交流了各自发布的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规划,并就民用航空工业领域的合作情况交换了意见,签署了会议纪要。

  从2006年9月中俄民用航空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起,今年的第八次会议给外界释放的信息量是空前的,记者注意到,国内对前七次会议的公开报道只有会议时间和地点,几乎没有涉及会议内容的报道。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规划中,加强全面国际合作被列为五项保障措施之一。而早在一年前,中俄两国将启动联合研制宽体客机项目已经正式对外公开。

  据了解,国内对与俄罗斯在民用航空工业领域的合作存在尖锐对立的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双方合作是中国的机会,甚至是中国的幸运;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双方合作没有技术和商业信誉基础足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目前,中国在研制中的支线飞机ARJ21和单通道干线飞机C919都是采取与欧美供应商合作的方式。而一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前苏联的民用航空工业技术体系已经被历史淘汰,俄罗斯也还在探索过程中。

  北京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研究员邵振伟对记者分析道:“中国装备制造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技术体系的确是师承前苏联,但改革开放以后倾向于引进可优先用于民用工业的西方技术体系的装备和技术。目前,中国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从心理上排斥苏俄技术体系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俄罗斯的100座级苏霍伊100和150座级的MS-21从研制进度上都走在中国前面,并且俄罗斯航空制造联合公司在研制过程中的商业化和开放式思维已经明显脱离了前苏联追求封闭和完整的技术体系思维。

  航空界知名人士杨超凡对记者表示:“应该承认,俄罗斯和中国的航空工业都是前苏联的军事工业模式的继承,但俄罗斯在民用航空工业已经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开放化和商业化的路子,在新民机研发方面依然领先于中国,不过,在发动机和复合材料领域,则坚持自己研制和国际合作两条腿走路但又以商业目标为优先考虑。比如,俄罗斯为苏霍伊100研制了一款新发动机,而到150座级的MS-21还是首先选择了加拿大先进的发动机。”

  尽管从年度销售额和交付飞机数量看,欧洲空客已经领先于美国波音公司,但民用飞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材料和发动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波音787已经全面领先于空客。杨超凡认为,复合材料是民用航空工业领域出现“代差”的一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能给民机主结构提供复合材料的公司只有日本Toray、Toho以及美国的Hexcel 和Cytec。从传统上看,苏俄出于大国心态有搞自己一套技术体系的做法,但目前俄罗斯在复合材料领域还没有成功。MS-21最初的机身尾段准备采用复合材料,而且从美国购买了一台先进的、专门用于制造复合材料机身的自动铺放设备,后来机身尾段又改成金属材料了。MS-21用的是Toho(东邦)的碳纤维,Cytec(氰特)的树脂。

  不过,在俄罗斯航空制造联合公司的MS-21研制过程中应该说已经有了中国的参与。MS-21原型复合材料机翼是由奥地利FACC公司制造的。奥地利FACC公司的全称是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是空客A380型飞机的一级供应商和波音B787型飞机的二级供应商,该公司91.25%的股权在2009年12月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收购。不过,上述结构件是在欧洲工厂生产的。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