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草原上航空大众化“清晰可见”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5-7 10:10:00 中国民航报

导读:几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大力发展支线航空,使偏远地区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到便捷、廉价的航空服务。内蒙古机场集团“支线快线”模式既是民航从提供高端性消费向满足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实现民航大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之一。

  4月,内蒙古草原春寒尚浓,新草始发,而在首府呼和浩特的白塔国际机场内,却提早迎来了一股热闹的暖意。除了行色匆匆的商务旅客外,一些平时并不常见的年过花甲甚至古稀的老人,出现在了候机楼往来的人群里。这些大多来自距离呼和浩特上千公里盟市的老人们,为什么纷纷开始坐起了飞机?原来,这是内蒙古机场集团免费机票优惠活动带来的便利。

  几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大力发展支线航空,使偏远地区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到便捷、廉价的航空服务。内蒙古机场集团“支线快线”模式既是民航从提供高端性消费向满足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实现民航大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之一,也在促进内蒙古干支线机场发展的同时,让大草原上的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

  免费机票

  老人得实惠

  “实在太实惠,太照顾老人了!”74岁的老人马雪梅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候机楼里等待回家的航班时,聊起了4月的免费机票,显得格外高兴。

  马雪梅是内蒙古赤峰市人,和老伴从地质队退休后,一直没出过远门。今年3月底,她从《赤峰晚报》上看到了一条新闻:持有赤峰市当地有效证件的60岁以上老人,可以在4月期间获得从赤峰机场到呼和浩特机场往返航班的免费机票。一开始他们还不太相信: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和老伴到机场售票处询问,没想到还真凭身份证拿到了免费的机票。4月10日,他们就和另一对老年夫妻一起乘坐飞机来到了呼和浩特,花了几天时间逛了大昭寺和小昭寺、昭君墓,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第一次坐飞机,感觉也没迷糊,特别稳当,以后有这样的机会还坐。”马雪梅乐呵呵地说。

  免费送票是内蒙古机场集团在今年4月开展的一项惠民活动。自今年4月1日~30日,持有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和乌海市当地有效身份证件的60岁以上老人,通过预约能获得从以上4个盟市往返呼和浩特的免费机票。符合条件的旅客可以选择单程或往返程航线,只承担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机票费用则全部免收。

  “对农牧区的很多老百姓来说,坐飞机是遥远的梦,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实现坐飞机上天的梦想。”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副总经理陈建军告诉记者。

  为什么免费机票会选择在4月份?按惯例,每年4月份是旅游淡季,也是内蒙古支线机场客座率偏低的月份,平均客座率往往不到70%,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在共同协商下,内蒙古机场集团联合各盟市政府推出了60岁以上老人的免票活动。

  “免费机票活动既提高了淡季的客座率,也提升了我们机场的知名度,让更多不熟悉民航的当地人知道了有这个机场,有这条航线。”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经理毛振海说。截至4月15日,该活动已经送出免费机票8000余张,4个盟市往返呼和浩特的支线航班平均客座率都达到了80%以上。

  “在惠及老百姓的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个活动把内蒙古机场支线快线‘低票价、高频次、公交化、大众化’的政策口口相传地推广出去。”陈建军说。

  “模拟航空”

  飞出支线快线

  陈建军所提到的支线快线,是内蒙古机场集团率先创新推出的运营模式,即通过“低票价、高频次、公交化、大众化”的形式,实现支线机场与临近枢纽机场间的航空运输。此次免费送票的4个盟市机场往返呼和浩特机场的航班,便是支线快线的一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全区人口2386万人,平均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20人。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的高速增长刺激了航空运输需求,而东西狭长、地广人稀的特点,也使支线航空成为内蒙古地区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主攻方向。

  “发展支线航空是内蒙古民航的必然选择,但在2005年之前,内蒙古各支线机场到呼和浩特大多一周只有2个~3个航班。”陈建军回忆说。

  支线飞机运营的高昂成本影响了航空公司的积极性。再加上人口密度低,购买力相对偏弱,客源不稳定,市场培育难度大,航空公司不愿意把运力投放到低收益的支线运营,支线航空的发展困难重重。为了突破瓶颈,内蒙古机场集团决定开辟一种新的运营模式。

  相对于航空公司对支线航空的冷淡,民航业发展对于拉动投资、扩大消费、招商引资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民航的热情日益高涨。内蒙古机场集团抓住的正是这样一个机会。2006年,模拟航空横空出世。

  所谓模拟航空,即不注册航空公司和购买飞机,而是长期租赁航空公司的飞机,采用承包飞机日利用率的方式,承包适合内蒙古支线市场的机型。2006年,“新星”模拟航空公司在内蒙古成立,成功争取到东航、国航、山航等航空公司的支线运力。

  “模拟航空是新生事物,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机场这几个主体,都是这个模式下的受益者。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以此提高了地区的通达性;实体航空公司规避了它的经营风险,实现盈利;机场有了更多起降飞机,增加了航空辐射能力。”毛振海说。

  模拟航空解决了谁来飞支线的问题,而 “小机型、大密度、高客座、低票价”的支线快线运营模式,则打破了高票价这一影响市场扩展的壁垒。

  2010年,内蒙古机场集团开始在呼和浩特—锡林浩特航线上尝试支线快线:全部采用50座级机型,航班频次从最初每天3班增至每天7班,并推出提前10天购票,单程150元、往返200元的特价票。在一年时间里,该航线上24%的旅客受惠于这一特价,航班平均客座率达到了80%。

  支线快线模式的成功,使其在内蒙古各支线机场逐步推广,落地生根。“模拟航空和支线快线普及推广后,支线运力有了保证,票价大幅度下降,更多的老百姓坐得起飞机了,这与民航大众化战略不谋而合。”陈建军说。

  低票价

  惠及草原百姓

  支线快线带来的低票价和优惠政策,最直观的好处体现在各盟市的老百姓身上。在4月16日呼和浩特飞往通辽的航班上,乘客登机时一位坐在第一排的老人忽然走出舱门,在廊桥上试图用纸擦机窗。空乘人员哭笑不得地把老人家劝回来,问他为什么要擦窗?老人笑呵呵地说:“第一次坐飞机,想让老伴儿看云彩看得清楚些。”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距离呼和浩特1480公里,坐汽车到首府大概要10多个小时。2012年以前,通辽到呼和浩特的单程票价2000多元,对当地农牧区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太过奢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坐过飞机。这位老人家因为免费机票活动坐上飞机的喜悦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通辽市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20万人,蒙古族人口152.4万人,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2012年3月运营伊始,“呼通支线快线”主要以呼和浩特—通辽—长春、呼和浩特—通辽—沈阳、呼和浩特—通辽—哈尔滨等航线为主。随着旺季和当地出行群众对航班航线的需求,7月通辽机场公司又引进东航和首都航空空客A320、空客A319机型加密了通辽—呼和浩特点对点航班;11月,又开通了呼和浩特—通辽—大连航线。

  “支线航线的快速发展,对通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辽市发改委主任刘兰英说,“最直接的就是航线开通和频次增加使商贸往来更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经统计,“呼通支线快线”运营一周年以来,平均每天达3.5班,高峰时每天达6班。截至2012年12月31日,呼通支线快线共完成运输起降2458架次,日均提供座位数547个,运输旅客近11万人次,占通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总量的1/3,平均客座率达68%。

  民航业的发展同时也拉动了服务业消费,促进了草原旅游发展。“2012年,通辽全市旅游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40.13%。其中,航空产业带动旅游收入12亿元,更多人愿意坐飞机来感受我们科尔沁草原的魅力。”刘兰英告诉记者。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