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才是油价迟迟不涨的最终原因?

www.jctrans.com 2014-8-15 16:00:00 华尔街见闻

导读:不论是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还是中东的伊拉克,近来石油与天然气产地的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按说油价应该高涨,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平静。

  不论是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还是中东的伊拉克,近来石油与天然气产地的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按说油价应该高涨,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平静。

  国际能源署(IEA)最近的以下石油市场报告图表显示,布伦特和WTI的价差都在收窄,表明资本市场预计长期油价还会走低,并没有体现近来地缘政治风险的负面影响。

  能源咨询公司JBC Energy的分析师认为,油价预期不跌反涨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中国。

  简单来说,明天的预期和投资成本决定了今天的价格。华尔街见闻将这种观点总结为:

  中国开始实施新的能源战略,要以清洁能源带动经济发展,未来天然气使用量会增加。

  虽然以中国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像美国那样依托页岩革命实现产量突破,但未来在开发页岩气的推动下,中国会更侧重于天然气生产,油价受这种预期的影响回落。

  JBC Energy的分析师指出,中国政府在逐步引导国内天然气价格走高,鼓励国内开采和生产天然气,最终目的是缩小国内气价和进口气价的差距。

  去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每千立方米上调了260元,中国发改委本周又第二次调价,宣布从9月1日起每千立方米价格上涨400元。

  上述最新价格适用于消耗的前1120亿立方米天然气,超出部分的价格不变,仍是去年的水平。去年中国共消耗约17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政府预计,上述新的天然气价机制将积极推动供应。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大计却因为现实的挑战放慢了步伐。

  本月初,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讲话中提到,到2020年,页岩气的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这一数据与2012年能源局制定的“十二五”目标600-1000亿立方米相去甚远。

  按可采页岩资源规模排名,中国是全球第一,但由于国内地质条件复杂、专业技术与基础设施不足,加之生产页岩气成本高,中国很难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

  对能源局此次下调2020年页岩气产量,有市场人士猜测,可能释放出一种消极的油气改革信号,中国政府将削减对页岩气产业的扶持力度,减少页岩气项目的总量。

  但也有人认为,减产正说明中国在页岩气问题上日趋理性,“十三五”最后产量预计与“300亿方”不会有太大出入。

  华尔街见闻昨日文章提到彭博报道的观点,即页岩气开发改变了市场的供求格局,供应在增加,需求在减少。

  文章称,除了页岩气的繁荣,现在和以前相比没有变化。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的开采量达到27年之最。

  而本月公布的6月美国贸易逆差意外大幅收窄,主要就是源于石油进口规模创三年半新低。

  花旗集团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此前表示,北美曾推动了难以置信的原油进口量,其实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