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

www.jctrans.com 2014-5-9 15:56:00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2014年1月至2月份,中国钢铁实际需求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达47.42亿元,亏损面达到47.73%。

  作者:李佐军 

  2014年1月至2月份,中国钢铁实际需求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达47.42亿元,亏损面达到47.73%。钢铁行业的困难局面已持续了两三年。钢铁是典型的重化工业行业,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化工业面临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已悄然进入新阶段?笔者认为,中国的重化工业阶段尚未结束,但已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

  从产业发展角度,可以将人类文明史分为狩猎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化文明时代和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主体内容,又可分为轻纺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笔者曾于2003年10月在《是经济过热还是工业化进入新阶段》一文中从国际经验、实证数据和理论逻辑三个方面,归纳出7个理由,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中国经济自新世纪开始进入到“重工业化阶段”,随后刘世锦研究员将其改为“重化工业阶段”,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正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更深入地论证了这一判断。这一判断很快引发了一场大的学术争论,我的博士导师吴敬琏研究员亦对此发表了系统而深入的评论。回顾过去十多年的中国工业化历程,可以说重化工业阶段的判断总体符合中国工业化运行的实际。1998年至2008年,重工业产值在工业中的比重由57.1%提高到71.3%。

  重化工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几年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钢铁、煤炭、石化、建材、机械、造船等典型重化工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营困难。这是否预示着重化工业阶段已经结束?或者说重化工业只是遇到了暂时的周期性调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需要做出深入的分析,本文暂作尝试性探讨。

  重化工业是与轻纺工业相对而言的。轻纺工业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满足吃、穿、用需求;重化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满足住、行、用需求。从附加值高低来看,重化工业可分为较高附加值重化工业和较低附加值重化工业;从要素配置来看,重化工业可分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必须指出的是,资本密集同时存在于两种类型中。根据附加值高低和要素配置两个标准,可以将重化工业阶段分为“重化工业阶段上半场”和“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其中,上半场主要发展较低附加值,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下半场主要发展较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

  笔者认为,中国重化工业阶段尚未结束,但“上半场”已基本结束,开始进入到“下半场”,分析如下。

  第一,虽然部分重化工业近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并不意味着重化工业阶段已经结束。主要是因为: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2020年后才能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阶段工业化仍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要特征;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53.7%,尚处于加速阶段上,至加速阶段结束还有近20年,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城乡居民对住、行、用的需求潜力还很大;许多重化工业企业已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打入到国际市场,即便是国内市场需求下降,也可凭借竞争优势满足部分国际市场的需求。

  第二,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已呈颓势,表明重化工业阶段上半场正在退出。任泽平副研究员的研究表明,煤炭、化工、钢铁、有色等重化工行业近年来的销售利润率大幅下滑,明显低于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从国际经验和长期趋势看,这些行业的需求历史峰值已临近。2013年建筑、煤炭、钢铁、电气等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石油、化工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在2015年前后出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自2012年至2022年,冶金比重从5.6%下降到3%;电力从2.3%下降到1.2%;煤炭从2%下降到1.1%;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从3.2%下降到1.7%;石油从2.9%下降到2.8%;化工从4.1%下降到3.9%。

  第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熏这正是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的典型特征。医药、仪器仪表、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未来需求空间较大,销售利润率呈上升趋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大约到2020年前后才趋于稳定。2012年至2022年间,金属制品从1.1%上升到1.6%;机械制造业从3.1%上升到4.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上升到2.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1.4%上升到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从1.9%上升到2.7%。

  第四,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比重43.9%,这也意味着重化工业阶段开始进入新时期。从各国经验来看,重化工业往往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但重化工业阶段上半场和下半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重程度不同,在上半场依赖资源能源更甚于生产性服务业,在下半场由于技术和知识比重更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则更高。在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都出现过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制造业升级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与融合发展。1970年至2000年间,美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就从13.3%上升到22.7%,日本则从10.9%上升到17.9%。

  同时,国际经验也表明:以钢铁、冶金、建材为代表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人均GDP大致在11000国际元左右;以金属制品、电器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比重则持续上升,大约在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才趋于稳定。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136国际元,已接近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比重达到峰值的阶段。当年我国冶金行业比重虽达到5.6%,但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同时行业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中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意味着我国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表现在:产业结构正在升级;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会有所提高;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相对减轻;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对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增加等。从挑战来看,表现在:将增加资源和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原有的投资将出现巨大的“沉没成本”;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的原有重化工业行业的劳动力将面临失业的威胁;部分重化工业企业债务负担增加,若不能及时化解,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等。

  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重化工业阶段由上半场向下半场过渡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其中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应对新风险,争取平稳度过重化工业阶段的过渡时期。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