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有机硅市场续涨动力不足

www.jctrans.com 2013-8-7 16:51:00 中国化工报

导读:有机硅中间体DMC二甲基环体硅氧烷、107胶、生胶的连连涨价,成为近两个月有机硅市场关注焦点。

  有机硅中间体DMC二甲基环体硅氧烷、107胶、生胶的连连涨价,成为近两个月有机硅市场关注焦点。目前,DMC主流含税送到价涨至17500元(吨价,下同),107胶主流含税送到价涨至18000~18200元,生胶主流含税送到价涨至18300~18400元。然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涨价只是表面现象,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有机硅市场真正回暖尚需时日。

  据分析,这次有机硅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不少企业停产。山东大易化工集团董事长孙会易表示,价格上涨有部分企业停产因素,停产的原因一是流动资金紧张,二是设备检修,开工负荷降低,市场供应减少,这种停产将成为常态。江西星火将4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压缩至20万吨/年,推迟了老装置的扩产进度,且当前开工负荷不高;江苏弘博单体装置虽然开车,但是产品全供前期订单客户,市场无多余产品流通;四川硅峰、山西三佳、浙江合盛等单体企业扩产计划搁浅。DMC单体、107胶、生胶装置开工不足,导致市场货源偏紧,价格持续上扬。另外,部分有机硅单体厂家在现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抬高的情况下捂货惜售,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扬。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葛方明表示,由于国内DMC产能过大,因此价格不大可能出现持续上涨,一个或几个企业瞬间停产对市场的影响也有限。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是制约有机硅市场重要因素。近几年国内单体生产发展迅速,产能集中释放,去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约200万吨/年,而实际表观消费量只有110万吨。虽然需求在增加,但产能消化需要时间。在国内外市场疲软,销售不畅,燃料、动力、人工费用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单体企业开工不足,实际装置利用率约70%,经济效益大幅滑坡。去年由于价格依旧偏低,多数硅氧烷企业亏损。

  国内有机硅下游产品开发不足,上下游一体化程度较低。有机硅下游深加工能力越强,附加值就越高,目前全球主要有机硅生产厂商均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即有机硅单体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也生产硅油、硅橡胶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国外大公司至少将70%以上的硅氧烷中间体自行加工为各种下游产品,其大部分利润均来自有机硅下游终端产品。然而,我国大部分有机硅企业产业链仅集中在原料到单体,下游产品开发不足。

  目前西方国家已广泛将有机硅产品及原材料用于医疗领域,但我国有机硅医疗用品使用度还相对较低;芳纶—有机硅涂层复合材料在国外已被应用于高速列车、地铁列车的车厢波纹式铰链段的风挡材料,我国则部分使用,且完全依赖进口。

  山东大易化工集团董事长孙会易表示,我国有机硅行业人才不足,制约了下游产品开发。有机硅产品众多,研发、生产的熟练人才必须经过长时间培养,目前有机硅企业,尤其是后进入有机硅行业的一些企业人才力量薄弱,在下游产品开发上很难取得进展。

  在当前有机硅单体产能过剩、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有机硅生产企业开始调整和整合。日前,新安股份和宏达新材发布公告称,新安股份将收购宏达新材子公司利洪硅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新安股份有机硅单体产能将达到27.5万吨/年。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全部变更投向2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也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3万吨/年有机硅柔软剂进行变更,改为建设10万吨/年顺丁橡胶项目。还有几家有机硅甲基单体生产装置去年全部建成,也具备试车条件,但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至今未投产。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