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机械工业下半年仍将“维稳”

www.jctrans.com 2013-7-11 17:14:00 中国工业报

导读:“当前,我国已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买方市场主要矛盾是解决好坏问题;卖方市场主要靠扩大规模获取效益,买方市场必须能人所不能才能发展。”

  E、市场倒逼转型 企业尚需强身健体 

  从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看,机械工业近两年的颓势是因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但这仅是表层原因;更深、也更本质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行业发展未能随之而变化。蔡惟慈提醒行业,要深刻认识市场环境的变化,着力由大变强。 

  具体来看,支撑“十五”和“十一五”高速发展的市场基础,主要是高速工业化时期井喷式爆发的巨大需求。正是过猛的需求造就了特定时期的“短缺”现象。蔡惟慈表示,当年电厂为了早点拿到发电设备,必须带着“赶工费”去慰劳发电设备企业的员工。由于订单太多,机床企业延期一年甚至两年交货;挖掘机企业不得不按能够进口多少关键件来决定生产多少主机。 

  短缺经济环境培育了典型的“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中,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是作为“供方”的机械企业有没有足够大的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而需方则往往是“饥不择食”,无法计较供方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彼时,机械企业当务之急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批量,主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在那种氛围下,外延扩张,不断新建厂房、复制生产和总装线成为业内的普遍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已形成巨大惯性,从而埋下了今天困难的种子。 

  进入“十二五”以后,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井喷式的需求形势已向正常化回归;另一方面,在日益尖锐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约束下,“科学发展观”越来越受到自上到下的认可,由追求“速度、规模”转向“质量、效益”已形成社会共识。 

  此时,需求总量的增长更加趋于理性;但与此同时,前十年超高速膨胀的产能已到释放期,“供给”能力大大增加。在这“一增一减”之间,“短缺”经济迅速转变为越来越严重的“过剩”经济。过剩经济环境下,必然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下,主导权和话语权由机械企业转入用户之手。用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在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以及对自身使用的特殊要求能否满足等方面提出日益苛刻的要求。

  在“买方市场”下,矛盾的主要方面由解决“有无”转向“好坏”。能否满足用户不断提高、日益多样化的要求,成为衡量“好坏”的惟一标准。也成为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得到用户认可、最终争得稀缺订单的主要因素。 

  对此,蔡惟慈强调,今天的机械企业必须研究用户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转向着力解决产品的质量、品种;由追求大路货产品的“规模效益”转向追求个性化优质产品的“稀缺性效益”。如果无法使用户相信你的产品比其他企业更优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就只能陷于同质化的恶性价格战之中,忍受利润率不断下滑的煎熬。也就是说,机械企业必须克服外延扩张的惯性,转向创新驱动,转向努力培养提供更新、更优、更方便耐用的产品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为此,机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试验条件建设,致力于精益管理,注重信息化,追求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现在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破解产能过剩之策。对此,我认为不宜过高估计行政手段的作用,而要多用‘市场无形之手’。”蔡惟慈强调,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优能胜、劣被汰”的公平竞争环境。“只要管好了市场环境,在倒逼机制下,一定会有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并引领全行业升级。”

  F、电工行业领衔 打造机械强国梦 

  针对当下全国人民共同打造“中国梦”的愿景,蔡惟慈认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工业化是支撑,机械工业在工业化中责任最大;机械工业必须在“由大变强”上先行一步,这样才能从装备上保障其他行业“由大变强”。

  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主要标志是:能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拥有一流的企业:拥有一流的产业链,即建立起完整而一流的配套协作体系,能为主机提供一流的特种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工艺协作支撑。

  而我国机械工业结构现状是:主机产品发展快于基础产品,在主机产品中,以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电力装备的发展又明显快于冶金矿山和石油和石化装备。此外,工程机械历史虽短,但发展快于历史更长的农机产品。与主机相比,基础行业发展明显滞后。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内燃机、机械基础件等为主机升级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行业水平与国际强国差距明显。即便在每个小行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比如,在发电设备制造业,常规发电设备虽然比较强,但燃气轮机、抽水蓄能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设备相比之下差距较大。此外,与成套装备相比,绝缘材料、导磁材料、电力电子器件、低压电器等发展严重滞后。 

  对此,蔡惟慈指出,由于机械工业各主要分行业发展很不平衡,推进行业“由大变强”,不能、也不必统一步调,而必须具体分析,“因业施策”。 

  例如,电工行业代表性产品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与“强国”目标比较接近。就常规产品而言,无论是火电还是水电设备,或者交流和直流输变电设备,其单机容量或电压等级以及产品技术水平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产量更已雄踞榜首。业内代表性企业,如三大动力和西电公司、特变电工等生产厂房、工艺装备,乃至主要的出厂试验装置等“硬件”条件也已进入世界同行先进行列。但其员工素质、质量文化等“软能力”和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差距甚大,绝缘、导磁、耐高温高压等专用优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及工艺协作等上下游产业链,也难以支撑主机不断升级的要求。所以,今后图“强”之道在于加强“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于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力。此外,还要着力培育燃气轮机、抽水蓄能设备、智能输电等非常规的新能源设备产业。

  与电工行业相比,冶金矿山设备、石油钻采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发展稍逊。工程机械行业虽然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迅速,是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之一。该行业的代表性产品全路面起重机、液压挖掘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无论是产品等级、产量、企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水平,还是国际化的程度,都已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同行的差距,并已引起国际同行的警觉和防范。但突出弱点是产业链上下游薄弱,难以对主机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主机行业相比,机床、仪表、内燃机、基础件等基础性行业与世界强国的差距要大得多。

  蔡惟慈建议,政府部门应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因业施政”。同时,全行业要用好倒逼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挖掘改革的红利,培育创新驱动的能力,找准突破口,明确着力点,化被动为主动,为实现强国梦做出自身的贡献。(本报记者 司建楠)

上一页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