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我国铁矿石需求情况

www.jctrans.com 2013-10-15 14:23:00 证券时报

导读:钢铁企业为铁矿石最终消费者,钢铁产能分布决定了铁矿石消费格局。从历年情况来看,我国铁矿石需求量逐步增大。

  钢铁企业为铁矿石最终消费者,钢铁产能分布决定了铁矿石消费格局。从历年情况来看,我国铁矿石需求量逐步增大。2008年,我国生铁产量4.69亿吨,对铁矿石的需求在7.5亿吨左右。2012年生铁产量上升到6.5亿吨,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在10.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3.7%。我国铁矿石产量也一直伴随消费量增加而上升。但是进入2010年后,我国铁矿石的消费增长率明显放缓。

  从生铁产量上,河北省生铁产量较多,2012年,河北省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山东、辽宁、江苏的生铁产量近两年均超过5000万吨,这几个省份为铁矿石主要需求省区。从省市比例来看,近五年中,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山西、湖北、河南生铁产量占比基本稳定,比重变化不大,其他省市合计比例下降1%。从总体比例来看,生铁产量排名前七的省市在总量中比重约为64%,表明我国铁矿石需求也较为集中。

  从区域来看,环渤海地区的生铁产量为2.9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1%;长三角地区的生铁产量接近1亿吨,为总产量的16.1%,居第二位,但仅为环渤海地区的1/3左右。从需求地域看,铁矿石的需求也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十一五”期间,我国产量前十的钢铁企业产量在总产量中比重有明显提高,从2006年的不足35%,到2010年的48.26%,提高超过13个百分点,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提升,表明政府调控钢铁产业的政策卓有成效。从重点钢企产量变化中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的重点钢铁企业产能不断增加,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比较稳定。其中,河北钢铁(000709)、鞍钢的产量增幅较大,均超过1500万吨,宝钢、武钢、包钢、马钢的产量增幅较小,不足300万吨,其他钢铁企业产量增幅在600万吨-800万吨左右。

  我国铁矿石产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我国钢铁生产的需求。因此,进口铁矿石成了填补国内产量缺口的必然选择。同时,进口铁矿石品位较高,冶炼条件好,综合效益佳。因此,尽管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仍然选择从国际市场进口相当数量的铁矿石,这已成为中国钢铁生产扩张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从进口国家看,澳大利亚与巴西的铁矿石最受我国钢铁企业青睐。这两个地区的铁矿石规模大、质量好,符合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钢材的需要。而澳大利亚尤以其比巴西铁矿石更低的运费和比印度铁矿石更稳定的质量受到欢迎。相比之下,尽管进口印度铁矿石在成本上要低于澳大利亚与巴西,但由于印度铁矿石质量稍次,且产量有限,因而我国企业在印度的进口量稍逊于上述两国。

  废钢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及资源利用效率,少用铁矿石、多用废钢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废钢比已达40%以上,个别达到50%,我国目前不足20%。目前国内每年废钢供应量超过4000万吨,其主要来源有三种,一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自产废钢;二是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废钢;三是社会生产、生活、国防等废弃钢铁材料的折旧废钢,如报废汽车、舰船、钢结构桥梁等。

  由于我国积蓄的废钢资源少,而钢铁工业发展速度快,废钢资源存量低,废钢资源无法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废钢进口国,且进口废钢量有增长的趋势。随着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以及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废钢需求会逐年增加,而目前的供给严重不足,短期内中国废钢资源短缺的矛盾依然难以缓解,成为铁矿石大规模替代品的可能性较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