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沪学者建议将港口放在新一轮规划显著位置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6-30 10:02:00 中国水运网

导读:近期启动的上海新一轮(2040年)规划编修让上海的学界政界再次审视这座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

  近期启动的上海新一轮(2040年)规划编修让上海的学界政界再次审视这座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在“面向2040年的上海城市发展新空间及深水新港”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上海港现在已经有码头在高负荷运转。

  与此同时,上海2020年前的建设用地已经所剩无几的现实也被认为是制约上海发展的资源瓶颈之一。

  因此,上海如何能在土地和岸线两个资源困境中突围被在场学者认为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问题。

  在场学者提出,对长江口的横沙岛进行开发,并将其与长江口疏浚土利用有效结合,为上海2040年后的发展谋划新空间。

  土地港口双重瓶颈

  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7.76亿吨,同比增长5.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6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航运学者判断,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动,预计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规模可能将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但是船舶大型化和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导致上海港竞争优势在弱化。尤其是上海港目前缺乏深水岸线、超深航道等潜在的资源。目前上海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航道均低于20米,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的深水条件相比有很大差距。

  而除了周边宁波-舟山等港口的分流以外,上海港主要的竞争对手新加坡港务也已经在谋划新的集装箱泊位和深水岸线。

  “进一步来拓展港口能力必须建设新的港区,否则上海港可能会到此为止。而上海想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起到龙头作用,就需要新港口的支持。”徐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除了港口资源以外,土地资源的紧张也早已成为现实,根据此前官方公布的数据,至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26平方公里,而至2012年,上海建设用地已达3034平方公里。时至今日,2020年前的建设用地已所剩无几。

  开发横沙岛

  对横沙岛的开发被认为是时土地和岸线双瓶颈的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利用滩涂资源拓展城市空间。横沙东滩西侧是横沙岛陆路,东侧是横沙浅滩,北侧是北港航道,南侧是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是上海可以围垦成陆的重点区域。

  而由于南贴长江口12.5米深水主航道、北靠长江口10米北港航道,横沙还可兴建20米超深航道,并且贡献总计98公里以上的岸线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表示支持建设新的深水港,他认为上海本身的发展和港口的发展是联动的,同时港口的建设对于整个长江流域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从资源条件来讲,横沙具备一定的开发优势。而在上海整个区域当中,它更主要的任务是面向长江经济带,承接长江经济带产生的物流,形成一个江海转运的港口。”徐光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已经不是横沙首次被提出成为上海新建深水港的备选方案。但一位交通运输领域资深专家指出,发展新港,技术上深化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它的功能有明确的说法。建设港口必须产业先动,航道过早动工,后面的维护成本巨大。

  该专家表示产业是龙头,产业的发展才会带动运输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发展产业要依靠市场规律,过多关注港口本身的建设会加大政府的相关投资和后续维护费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尹晨认为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港口的发展是一方面,黄金水道本身的通航能力问题也要考虑。由于三峡电站等一系列的影响,航道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徐光表示长江黄金水道航道条件的改造是下一步方案,提升黄金水道能力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展开。

  梁应辰认为港口本身是“吸货石”,而航运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技术来改变。发展要从远景来看,规划的同时做好调整的准备,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