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海运货物量持续增长,丹麦等欧洲传统海运强国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针对这一局面,丹麦政府提出,要将丹麦建设成欧洲的海运中心,在绿色运输方面成为业内领导者,并打出在“北极等复杂水域、海上钻探运输、应对气候变化”等高附加值领域主营“高级海运”的新概念。
2008年以来,欧洲海运业几乎没有喘息的时候。金融危机稍有停歇,欧债危机就接踵而至,随着2008年之前定下的新船纷纷交付,运量富余致使运费持续下滑,海运业的利润被大幅吞噬。尽管如此,2013年全球海运货物总量超过10亿吨,相比1996年整整翻了一倍。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相当部分的新市场份额都被新兴经济体收入囊中,曾经的霸主——欧洲海运界对此叫苦不迭。
全世界90%的货物都经由海路运输。在过去,海运业遵循“西方设计、东方制造、西方销售和运营”的模式,如今该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接设计和运营工作,西方的传统优势正逐渐丧失。针对新形势,欧洲的传统海运大国采取了不同应对方式。英国和瑞典等国任凭本国海运业在国际竞争中优胜劣汰,丹麦则选择逆流而上,争抢国际海运业的高端市场。
全球海运业版图中,丹麦目前排在日本、希腊、中国、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五。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丹麦依然保持扩张态势。1980年至2014年间,丹麦商船队数量增长速度保持欧洲第一,目前已经拥有633条商船,并提出建设欧洲海运中心的目标。
节约能源也是丹麦海运业关注的重点。2008年,丹麦海运业商会——丹麦船东协会就提出,到2020年,丹麦商船队将减少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短短5年之后,在运输量巨幅上涨的情况下,丹麦船队仍通过技术改造和减慢航速的办法,几乎接近实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以绿色节能立国的丹麦,提出发展绿色运输的概念。依照“推出标准是最有利战略”的理念,丹麦已向国际海事组织提出了3条涉及船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环保建议:第一,一艘航行在海面上的船只,不论悬挂哪国旗帜,都要遵循这些二氧化碳排放规定。第二,丹麦提出“设计指数”,要求船只在设计建造时,就需遵循二氧化碳排放规定。第三,国际航运船只都应交付燃料附加金,并将之投入到一个用来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金。目前,上述部分建议已经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纳。
此外,为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丹麦提出追求高附加值的“高级海运”的概念。随着北极海冰融化,设计通过北极地区的海上航线正日益变得具有可行性。同时,绕格陵兰岛的西北航道能比绕巴拿马运河航线节省1000海里路程和数万美元的燃料费,且不受吨位限制。但是,漂浮不定的海冰对安全提出了更大挑战。由于在北极地区设立一支常备救援队伍不符合实情,丹麦提出要开发一套北极船运网,通过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只相撞并有利于日常搜救。该船运网还将提供冰况、天气情况和导航警告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