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港商为何改走盐田港?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5-21 9:40:00 大公报

导读:自2012年开始,在深圳、惠阳拥有两家大型厨具加工工厂的港商郭岳荣,将他每年价值近2亿元人民币的出口货物大部分转移至盐田港,再由此海运至欧洲、北美及亚洲国家。

  图:随着大批珠三角代工厂北移至内陆省份,不少出口到欧美的货物已转往深圳和广州港就近装卸/资料图片 

  自2012年开始,在深圳、惠阳拥有两家大型厨具加工工厂的港商郭岳荣,将他每年价值近2亿元人民币的出口货物大部分转移至盐田港,再由此海运至欧洲、北美及亚洲国家。而在此前25年间,他的主要出口货物一直是从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中转向海外运输。郭岳荣说,是欧美的大客户不断给厂商提要求将货物转移至深圳港出海。因为不论从货运距离,还是码头操作成本,深圳港比香港更具优势。

  文/图:记者 唐刚强 

  在工厂负责船务的杨佩玲小姐给他算过一笔帐:从深圳工厂运出一个40呎货柜的货量,运输至香港码头装船,陆路运输花费港币2400元,码头装船费用港币3000元;而到附近的盐田港上船,总计花费人民币2200元,折算成港币约2800元,综合成本只及香港的一半。 

  深港从“三七”到“七三” 

  现在,郭岳荣的货物在深圳港与香港港的装运比重为7:3,而在五年前的比重则相反是3:7。2008年,他开始将部分工厂的货物由香港葵青货柜码头转移至盐田港出口,以降低成本。 

  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量生产加工企业倒闭,行业利润率下滑,深圳港便实施“珠江战略”,与珠江水网码头达成联盟,降低水路集疏运成本,简化通关手续,与香港港口争抢珠江口的货源。深圳港的货物代理服务业也向中小外贸订单提供散货拼柜服务,吸引了大批深圳、东莞、惠州加工厂的出口货源。 

  欧美客户指定深穗拼箱 

  在随后的5年间,受制于人工成本、用地成本大幅上涨,加上广东省推出“腾笼换鸟”政策,大批珠三角代工厂外迁北移至内陆省份,欧美市场的贸易订单亦渐分散予内陆省份的工厂,这让香港港口在与深穗在珠江口货源腹地的争夺上,陷入被动。 

  在记者走访的数十家珠三角製造工厂中,超过60%的製造商将在深圳港、广州港的货物装卸量比例调高至七成以上,不少欧美的订单客户则直接指定将货物拉至深穗港口拼箱。 

  珠江口货量涌向深圳港 

  这一变化很快反映在香港港口在珠江口的揽货箱量上出现连番跌势。去年,香港葵青货柜码头在中流作业、公众卸货区和内河运输量大跌19.3%,今年1至4月,续跌13.3%。而深圳港水水中转的货柜大幅增加。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内支航线上的吞吐量同期增幅高达62.14%,达20万标箱。 

  上月爆发的码头罢工潮,也让郭岳荣对香港港口业感隐忧。他的好友冯志明在深圳的五金塑胶工厂,一年从香港港口出口700多个货柜。但今年4月,受香港罢工潮影响,出口欧美的货柜全部被迫改在盐田港装船。 

  郭岳荣感嘆道,近30年的外贸加工生涯见证?深港港口之间的竞争歷程。1986年北上珠三角办工厂时只有36名工人,当时盐田港还未开发,深圳只有零星几个小港,所有的外贸货物需转运至香港再出口欧美。如今坚持下来的郭岳荣,工厂规模越做越大,平均一个月生产的厨具订单增加至300万件,工厂规模已达千人,而深圳港亦已成为二千万箱级的世界枢纽港。 

  “近两年,深圳港口的国际航线、班次增加,已可与香港媲美”,他认为,就是在自由港环境、操作效率等香港的“老本”优势比拼上,深圳也在逐步接近。深圳港在东西部陆续配置的“保税港区”,可抵减香港自由港政策红利。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