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清洗中舱底突发爆炸
2016年4月17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靠泊在东莞中堂镇兴发码头近半个月的“X”轮终于完成卸货。船上工作人员正使用消防水枪对船舱进行清洗,大副周某手持铁铲,在后货舱左前部清理垫舱板上的货物残渣,突然一声巨响,货舱舱底发生爆炸,将垫舱板沿焊接点连线向左右两边掀开,周某原先站立位置的垫舱板被炸开,爆炸力量将其甩向左舱壁,夹在该轮左舷船壳板与掀开的货舱垫舱板之间,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氢气积聚引发事故
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硫酸亚铁溶于水后形成的酸性溶液与舱底钢结构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不断积聚引发爆炸。
海事调查显示,该轮后舱垫舱板破损,最后一个航次所载运的散装货物硫酸亚铁经垫舱板破损部位进入舱底。硫酸亚铁与舱底积水溶解后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与舱底钢结构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而该轮的舱底透气管被人为拆除,残留在货舱垫舱板上的硫酸亚铁封堵了垫舱板破损部位,导致氢气在舱底不断积聚。周某在使用铁铲清除舱底残渣时,铁铲敲击货舱垫舱板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另外,据船方提供的最近5航次的《船舶载运货物清单》,结合船舶签证记录和现场核实,该轮最后一个航次载运的散装货物硫酸亚铁,在货物申报时,为逃避缴纳港建费谎报为粉状炉渣,并且没有要求货主提供货物特性说明和相关检验报告,加之船员对硫酸亚铁高水溶性以及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等特性认识不足,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船员务必提高对载运货物特性的认识
针对此次安全事故,中国海事局高级海事调查官、国际海事调查论坛助理主席吴延国进行了点评:
船载货物谎报瞒报行为会导致水上安全事故频发,一旦发生事故,由于船员不了解相关货物特性,无法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则会造成更大损失。“X”轮为逃避缴费而谎报货物名称,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除此之外,船员熟悉了解所载货物的性质、储存方式及防护处置方法,对船舶安全航行十分必要。案例中,船员对所载运的散装货物硫酸亚铁性质并不了解,不清楚该货物经化学反应后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加之船底结构破损未及时修复,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对此,有关单位、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航运公司要加强船员安全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强化船员对此类具有高水溶性、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等货物危害特性的认识,务必在装货前要求货主提供货物特性说明和相关检验报告,坚决避免为逃避相关税费而谎报货物名称的行为,把握对本船所载货物危害特性风险控制机会。
其次,船舶适装条件是安全航行的基础。应加大对船舶货舱结构等隐患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缺陷并严格落实整改,保证船舶适航。
最后,鉴于硫酸亚铁等散装货物高水溶性、含废酸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特性,及其易通过垫舱板泄露进入舱底,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建议有加装固定垫舱板的干货船不得载运硫酸亚铁等此类散货。同时,建议船舶检验管理部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检验技术标准,规范干货船加装固定垫舱板行为。
吴延国,曾任职远洋船长,现任中国海事局高级海事调查官、国际海事调查论坛助理主席,具有丰富的海事调查经验,先后被评为“全国海事调查先进个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的法制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