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称南京货轮在冲绳失事可能系人祸所致

www.jctrans.com 2010-11-16 17:09:00 现代快报

  “南远钻石号”沉没已经5天,20名失踪人员生死未卜。日本海上保安厅官员昨日对新华社记者说,为寻找日前在冲绳以南海域沉没货船上的20名中国船员,日方将延长搜索行动的时间,并扩大搜索范围。此外,南京远洋相关人员昨日也已到达获救船员接受治疗的石垣岛,参与处理善后事宜。在搜救工作进行的同时,无论是在南京焦急等待消息的家属,还是每个关心此事的人,都希望知道酿成事故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没收到预警信号?

  如果真没有预警,说明管理有问题

  在知情人士看来,发现货船出现问题后,如果相应措施到位,悲剧也可以避免。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事发当天凌晨三四点钟时,船长曾向公司报告船体倾斜。接到消息后,公司该做的是召集公司高层人员及专家,成立评估小组,立即拿出应对预案:分析原因,考虑到最严重的后果,并采取相应措施,“但前提是,公司到底是要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损失,还是一味强调抢救财产?”

  “公司有没有应急预案?有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他认为,尽管事发后南京远洋表示采取了应急预案,并向周围海域求救,但这其中的细节外界并不知晓。事实上,在船出现倾斜直到倾覆的几个小时里,船员们未能完成自救,从而发生如此大的人员损失。

  对于南京远洋所称的“没有收到预警信号”,这位人士深表怀疑。据了解,如果没有收到信号,应该属于“非正常情况”。因为,这样的远洋货轮通常配有两套报警系统,一套叫“DSC”短信报警系统,船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将遇险情况、失事地点等发射到岸上;另一套叫“示位标”自动报警系统,是装在驾驶台外面的,一旦船舶沉没,该装置就会自动掉到海中,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也就是说,即便遇到突发险情,船员无法发出报警,船舶自带的自动报警系统也应该可以发出报警。“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如果真的没有发出预警信号,那说明该公司对船员的培训和管理有问题。”

  是否错过了最佳弃船时机?

  为何倾斜20度才弃船,而不是安全的15度

  “公司和船长能采取的最核心的措施,应该是保证船员的安全。”据知情人士介绍,船上实行的是三班制,在岗位上的工作船员必须穿上救生衣,而出现危险,非在岗的船员得知通知后,都应安排到救生艇所在甲板集合,随时做好释放救生艇的准备。

  “但从报道上看,船员还没来得及穿上救生衣,船就出事。”并且根据相关部门调查,船在倾覆前,已经放下了救生筏,但筏内是空的。由此可见,在船体倾斜的中午直至倾覆时的下午,4个小时之内的时间里,都没有安排好船员做好“弃船准备”。“这是不应该的。”

  “应急措施根本不到位,据获救船员说,船长在船倾斜20度才宣布弃船,而一般达到15度就该时刻做好弃船准备,如果倾斜在此基础上哪怕略有增加,就得果断弃船。”他认为,公司应当经常组织船员训练教育,比如弃船演练、突发事故演练、标准穿救生衣演练等,之后认真总结评估,找出不足。“如果训练到位,这样的情况也许就能避免。”他认为,如果船员不是因为极力挽救货船而耽误了自救时间,那么,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跟公司的日常管理存在很大关系。

  而据之前媒体的报道,南京远洋称是当晚7点与船失去联系,那么公司是在何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的?

  “应该在失去联系后立即报告。”这位知情人士说,海上出现险情,即使没有最终认定,也应该马上汇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而不是反复核实,了解到确有险情后再汇报处理。“这样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最佳救援时机可能会因此错过。”他说,如果海事部门及时得到报告,将会与船只所在的海域及时联系,他们都有热线,是世界范围内联网的,马上可以协调进行救援。

  关键的是,对方可以联系事发海域附近的船舶参与救援。“海上的规则是,附近船舶接到警报后,可以靠近出事船附近,我们叫‘伴航’,一船间隔500到800米左右,密集观察事发船只的情况,随即做好救人的准备,因为船肯定是救不了的,这个比官方救援的优势在于及时、有效。”

  这位知情人士质疑,在事件整个过程中,公司的处理反应似乎都比较慢。船舶公司一般都有安全体系,出事后,向哪些部门报告,何时报告都有严格规定,“失去联系,第一时间就要向当地海事部门报告。”

  为什么集体更换船员?

  集体换船员不合常理

  记者此前采访船员家属了解到,这些船员基本是在中秋节后才开始上这艘船工作。实际上,船员是在10月2日上的船,并且这次船员的更换几乎是集体进行的,只有个别非要害岗位除外,如厨师等。

  “任何一个单位部门,更换员工时,一般不可能全部换人,至少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这位专家说,但在10月2日上船的这批船员,基本是第一次上这艘船,包括船上的轮机长、水手长等。知情人士认为这极不合理,“船员与船、船员与船员之间需要相互磨合、熟悉,才能很好地配合。人不知船,船不知人,人员之间也不熟悉,在一起工作配合起来显然会有问题。”他认为,合理的人员替换方式,应该是“以老带新、逐步替换”,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作的平稳过渡和交接,一旦出现问题,人员之间如果配合默契,人员如果对船非常熟悉,控制和操作熟练,损失也会降低。

  南京远洋回应:不存在!

  昨天下午,记者试图就以上疑点向南京远洋核实,但该公司办公室袁主任表示“没什么好说的”。

  记者提到镍矿石含水量等问题,对方表示,他从来没上过货船,也不是专家,不知道“含水量”,并挂断了记者的电话。随后数次拨打,对方不肯接听。记者随后发去一条短信,转达了业内人士对公司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漏洞的质疑,也不见回复。

  然而,此次事件不可能因为相关单位的回避就可以从公众视线中脱离,快报也不会因此而放弃报道,无论家属还是公众,都有权知道真相,相关单位的回避似乎并非更好的办法。记者通过短信向袁主任表达这个意思后,对方很快打回电话,但对以上质疑的回应非常简单,只有三个字:“不存在。”

  记者随后了解到,“南远钻石号”在倾覆当天中午就已经发生了船体倾斜,船体向左倾斜3~4度,船长也通过电子邮件、海事卫星等方式,向南京远洋发出了信号,但公司似乎对该信号未能给予重视。该船价值3780万美元,船上的货物总价也非常高。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方可能要求先保船和货物,结果发生悲剧。

  昨晚,记者再次联系袁主任,对方没有否认9日中午公司与“南远钻石号”有联系。记者又问,“中午联系时,船长究竟发出了什么信息呢?”“船长只是发布了一些处理的情况,没有发布什么警报。”“那船长有没有说船体倾斜?”“海上有风浪,船倾斜左右摇晃不是正常的吗?总会晃来晃去晃的啊。”袁主任称。

  袁主任一再表示,公司对于船出现险情的态度是“船员安全是第一位”,至于失事原因,“这应由权威的第三方来调查,公众总归会知道原因的。”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