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8亿吨和3721万标箱,到2006年,两者分别达到55.7亿吨和9361万标箱,增长98.9%和151.6%。2002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14.2亿吨、货物周转量27510.6亿吨公里,而2006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4.87亿吨、货物周转量55485.75亿吨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75%和101.7%。
今年,我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64亿吨和1.17亿标箱,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有13个港口成为亿吨大港,其中上海、宁波—舟山、秦皇岛、大连、深圳、广州、天津、青岛8个港口年吞吐量超过两亿吨。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给水运特别是港口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水运的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快速提升,实现了新的跨越,开始领跑世界。
水运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港口建设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大发展。2005年12月10日,历经3年半建设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正式开港,今年9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今年前8个月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385万标箱,规模效应正在显现。此外,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青岛港前湾港区、广州港南沙港区等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为缓解我国电煤运输压力,我国北方沿海7个主要煤炭装船港在这期间新增煤炭吞吐能力1.44亿吨,其中“北煤南运”主枢纽港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建成投产,新增年吞吐能力5000万吨,黄骅港2006年煤炭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
随着《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通过,我国港口整合逐渐推进。山东沿海港口群开始实施“大港并小港,强港联强港”战略。在辽宁沿海港口群,锦州港与大连港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港将在资本市场、港口物流和锦州港西部海域开发建设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在长三角,宁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合并为“宁波—舟山港”,合并后的港口已显示出“1+1>2”效应。珠三角港口群则启动了将持续数年的“珠江战略”,广州港、深圳港等主要港口与珠三角地区中小港口之间的整合也已展开。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港打破行政区域划分,整合后的三个港区到2010年将拥有65个深水泊位,届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内将出现一个连接东盟的超亿吨级国际枢纽港,从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扮演关键角色。
今年上半年,我国沿海港口煤油矿箱四大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和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不断推进。2006年到2007年预计建成投产的万吨级深水泊位占“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9.6%,新增年吞吐能力占“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