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经验看中国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www.jctrans.com 2008-9-4 13:40:00 中外企业家

  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一点可以由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与物流发达国家的比较中看出。资料显示1991—2003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国从24%下降到21.4%,期间平均值为21.62%。美国则从10.6%降到8.52%,期间平均值为9.79%。

  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一点可以由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与物流发达国家的比较中看出。资料显示,1991—2003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国从24%下降到21.4%,期间平均值为21.62%。2004年继续保持在21.3%的水平。美国则从10.6%降到8.52%,期间平均值为9.79%,期间平均值比美国多十几个百分点。因此,如何降低企业巨额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 V.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显然,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 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如公路运输成本、铁路运输成本、航空运输成本等,同时还包含了货运代理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但该项成本是如何计算的却不得而知。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2我国物流成本现状 

  2.1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1991—2003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国从24%下降到21.4%,期间平均值为21.62%。2004年继续保持在21.3%的水平。美国则从10.6%降到8.52%,期间平均值为9.79%。从总规模看,2002年美国GDP为104 600亿美元,我国为105 172亿元,美国GDP是我国的8.2倍;美国物流成本总额为9 100亿美元,我国为21 985亿元,美国物流总成本是我国的3.4倍。2003年美国GDP为109 855亿美元,我国为117 252亿元,美国GDP是我国的7.7倍;美国物流成本总额为9 360亿美元,我国为24 974亿元,美国物流总成本是我国的3.1倍。如果按美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8.52%计算,我国2003年因物流成本居高而造成的损失就达到15 100亿元。

  2.2管理成本比例明显下降 

  按现行统计口径,物流成本由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和管理成本构成。运输成本包括:铁路运输成本、道路运输成本、水上运输成本、航空运输成本、管道运输成本、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包括:利息费用、仓储费用、保险费用、损耗费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配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包装费用、其他保管费用;管理成本是指货主方面组织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报酬、职工福利、办公费用、教育培训费用、劳动保险、车船使用费等管理费用。按此口径,管理成本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比重如表2所示。该比重从1991年起直升到2002年的最高点18.84%,之后,随着物流外包业务的增加而迅速下降。2004年降到14.04%。2005年上半年继续下降到13.9%。 

  2.3运输成本与保管成本构成了物流成本的主体 

  运输和保管成本两者之和超过80%,仓储和运输已成为物流的主要行业。运输费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呈逐年上升趋势;仓储费用所占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下降,表明节约仓储费用已成为控制物流总支出、发掘物流潜力的主要方面。 

  3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3.1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3.1.1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迂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 

  3.1.2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3.1.3 根据不同的运输距离、不同的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采用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线路,实行“一票到底,一次收费,一次托运,全程负责”,减少托运人交接手续。 

  3.1.4 对于一些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或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则可以考虑使用GPS系统,以便随时随地掌握车辆的使用情况,合理地调度车辆。 

  3.2 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3.2.1 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但是很多企业还在不断扩建新的仓库设施,着实令人扼腕。当务之急是如何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使之充分利用起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关闭一些仓库、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重新规划仓库与选择运输路线、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3.2.2 实行ABC管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仓库中的所有物品实行同一管理。我们应该将仓库中的物品,按不同品种、不同特性、不同价值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有重点的管理。对于那些贬值几率大、产品市场更新快、易损易耗物品应该加强管理。 

  3.2.3 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这就产生问题了:库存量究竟保存在什么水平呢?库存太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有可能失去宝贵的客户资源;库存太多,虽然能够应对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将会占压大部分资金,增加企业负担。我们必须认真权衡,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所以企业应该根据历史资料对市场进行认真分析,然后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决定本企业的库存水平及订货批量与批次,以便有效地将库存控制在最低点上;尽量与供应商、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平分、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库存量及发送货物的品种、数量、时间。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JIT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3 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供应链管理无论在所涉及范围还是对企业的要求方面都超过了物流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正是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正是认为供应链管理代表了物流业发展趋势,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2005年1月1日起改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协会(CSCMP)。欧美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的做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业内部业务整合,实现ERP架构;第二是优化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建立企业社区;第三是完成从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的协同,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而中国尚处在第一阶段,多数企业尚不能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成本、效率和服务,提出对策。 

  3.4 技术方面 

  采用简单、有效、费用并不高的手段与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场,用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库存,利用Internet来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企业要发挥第四方物流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结构、规划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供应链信息化工程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要发挥网络平台提供商的作用,获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要加强内部信息化人才建设,做好信息分析、数据挖掘、系统安全等工作。另外,以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显示出明显优势,加之WAL-MART、METRO等国际商业巨头的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在项目推动、技术标准、产品成本等方面共同努力,使此项技术走向广大的应用领域。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