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都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的必要性
(一)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保障“四个服务”工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是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做好“四个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应对北京市体量巨大的物流规模以及持续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的重要基础性资源。
(二)符合北京市物流系统建设发展《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引导物流设施优化布局调整,着力打造‘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城市物流节点网络,形成功能完备、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多层次物流网络体系。”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物流设施规划实施的工作方案》中也指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北京市物流体系支撑点、“十四五”期间各区物流规划实施进度不低于40%、优化物流专项及配套设施规划实施和审批程序等措施保障北京市物流系统的建设发展。
(三)契合新背景下的应急需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物流行业在保障城市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商类物流业务量增加50%以上),物流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营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后疫情时代,高效、智慧的城市物流体系(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包装搬运、信息传输等)的完善愈发重要。在此新形势、大背景的推动下,建设智能化、技术化为主的新型物流中心已经是大势所趋。智慧物流园区是首都民生保障和价值(效益)优先的物流产业集群,可以全面带动所在区县、乡镇的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当地空间高质量发展,构建城乡共融的新型城乡关系,同时保障和推进三大设施建设。
二、智慧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一)概念界定国内对于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都还在摸索阶段,理解还在不断深化之中。北京是目前国内首先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对于物流产业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提出了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物流系统。智慧园区以“智慧”理念,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化覆盖到园区每个角落、园区中的人与车、车与货、货与路在智慧网络中运行,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实现园区的标准化、连通性、少人化、高效化的建设和管理。
(二)发展历程智慧化在物流国际化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应用:阶段一:上世纪80年代之前。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阶段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此时物流开始具有国际化趋势。利用智能设备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改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阶段三: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10年。物流产业全球化,互联网成为改变物流行业的决定性因素。阶段四:最近10年。物流产业向着全面智慧化飞速发展,物流设施、物流技术、物流服务、货物运输、包装和流通加工等方面都具备了高度智慧化特征。
三、智慧布局
(一)高效土地利用北京的土地价格可谓寸土寸金,如何把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北京是第一个提出“减量提质”发展的城市,市区已经鲜有可以出让给物流产业的成片大规模土地。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有两个途径可以提高开发强度,高效利用土地:一是提高容积率上限。根据深圳的先行经验,物流仓储用地容积率控制标准推荐值为0.5及以上;仓库一般可控制在六层及以下,仓储用地容积率上限为3.0,物流用地容积率上限为4.0。因此,北京建设物流园区也应打破物流园原有的层数限制,推进智慧物流园的变革,提升土地容积率,同时其他指标方面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保证园区内物流用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园区智慧化程度。地下空间以物流、货运管廊、配套服务、地下停车场等功能为主,形成互连互通、功能复合的地下空间。
(二)智慧业态准入吸引龙头企业和高品质业态入园,做好园区标准化指引。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在园区规划阶段,就应设置明确的企业及设备入园准入标准,并持续性与意向企业就技术标准、实施运营等方面保持对接,了解企业意愿,保证规划的实施落地性。
(三)智慧公共空间为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同时保证人对空间使用的安全性,建议园区采取两种公共空间模式:1.地面开放空间。园区内布置集中的绿地和景观廊道,提升园区的生态效益,形成开敞客厅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强调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树种配置优选好看、好栽的本土树种。广场结合绿地设置,铺装以透水材质为主,设施材料采用环保材料。2.空中连廊空间。为减少人的活动对物流园区交通流线的干扰,可将仓库之间加设人行连廊,有效减少人在园区内大面积分散。除了满足人的通行需求,还可以设置员工休闲娱乐空间,如咖啡吧台、沙发座椅等满足园区内员工的交往需求,并适当配置室内植物景观。
四、智慧交通
(一)交通流线管理一是按类别管理:物流园区交通基本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客运交通主要分为工作人员与商务人员,可由企业班车控制上班人员时间及上落点,避免客运交通量分散;货运交通主要分为货物集散和网点配送两种类型,注意与主流早晚高峰交通流错峰行驶,避开运输期间影响。二是分时段控制:通过交通管制实现淡旺季期间的弹性车流。根据物流淡旺季区分,实行不同的交通管理方式:淡季期间,场地主入口设置专用行驶通道,次入口处设为右进右出的交叉口;旺季期间,为满足突增的货运量,可将园区内部分道路临时设置为单向车道,并对在地块内建筑布局时提出设计要求,建议将出入口开在这些管制路段上,形成单向循环模式(见图1)。
(二)立体交通建立立体交通的组织模式,装货卸货完全分流,推进园区智慧化交通体系。1.近期人车分流:构建步行连廊系统,保证工作人员往来不影响路面车辆行驶,减少互相等待而产生的延误时间。2.中期车车分流:建设二层立体交通,对货运车辆做出入口分层管理,并使客货车辆分开,一层为货车装货流线和小汽车交通流线,二层为货车卸货流线,构建园区内清晰的行驶路线。3.远期完全分流:通过架设高架货运空轨实现园区内不同地块的货物交互,为未来实现全区共享化充足准备,并将货货、车货、人车、车车完全分流。立体车行交通的设计,在北京地区一般设计最大速度不应超过60km/h,最大坡度3.9%,二层立体交通体系直接连接仓库的二层月台,因此路面标高应与二层月台衔接(见图2)。立体交通的实施路径:建议位于园区市政道路部分的立体交通由园区管委会提供,位于各物流单元内部的立体交通由各入园企业自建。企业自建道路设计标准应与政府代建部分相同,且与代建道路预留接口相接。为鼓励企业建设智慧设施,随着园区智慧化进程的推进,需建设的立体交通坡道、智慧交通设施及相关配套用房,可考虑不计入地块容积率。
(三)标准化设施为园区建立标准化设备准入机制:1.标准化车辆运输:车辆全部新能源化,接入物联网实现车路协同,对车辆作出统一规格处理;对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道路宽度及道路断面的标准化设计,最小转弯半径满足货车型号的需求;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化,对场地内停车设施配套如充电桩、车辆维修厂、多功能交互设配有明确的标准化需求。2.标准化操作设备:园区内采用标准化仓储物流器具,如托盘、周转箱,推进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为园区后续的智慧化管理等设置基础。
五、智慧建筑
(一)标准化仓库根据企业需求的仓库建筑模数,建设标准化仓库,并为远期预留进一步提升建设强度的可能性。建筑高度控制: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园区内建设的标准仓采用双层或三层仓模式,远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建设强度。建筑形态引导:延续物流建筑的风格,建筑立面可采用大面积实墙与横向条形窗的组合,通过屋顶细节设计弱化物流建筑宏大的体量感,增加立面层次感,使得建筑形象更加丰富饱满。优选“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空间预留:所有标准仓预留地下开发空间,保证园区内物流用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园区智慧化程度。建筑月台布置:建议月台统一布置在仓库长边一侧,建筑及月台排布应与园区的交通主流线垂直,更好地实现运输交通流线与月台之间的对接。
(二)装配式配套设施根据北京市“39号文”要求:产业园区可安排建筑规模不超过地上总建筑规模15%的配套设施,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除了传统的集中配套服务设施的模式之外,建议各企业在用地内布置模块化配套“盒子”,可以灵活组装,按需增减,是园区智慧化的重要举措。模块化“盒子”一层可设置员工食堂,二层为商超、药店及办公,三层为员工倒班宿舍;食堂配置按每个模块提供400~500人就餐的标准,参照《饮食建筑设计标准》,每个食堂面积约为480~600平方米;员工宿舍可按照企业就业总人口的10%~30%的标准配置(见图3)。
六、智慧预留
(一)空间廊道预留利用景观绿地预留智慧化廊道空间,为远期实现立体化、多方式建设管理做好准备。智慧化廊道可建设高度智慧化的机械设配,如无人车、运输管道、智慧设施等,加强园区内部地块及各单元间的连通,可利用管道、轨道等方式运送,最大程度减少货运道路面积。新规划市政管线应尽量避开预留廊道敷设。
(二)弹性出让条件引导企业做好内部升级改造的弹性预留和计划,保留远期提高容积率、加层加建的可能性。在出让条件中,可以设定当企业税收达到区政府要求后,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加建,需加建时,则通过相关程序,为加建或改建部分建筑面积按加建时土地价值补交出让金即可。
七、结语
本文以首都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的必要性和智慧物流发展概况作为切入点,围绕物流园区的智慧布局、智慧交通、智慧建筑和智慧预留等方面,阐述了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物流园区的智慧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在此提出四点思考:第一,高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开发强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第二,加快推进立体交通模式在物流园区中的应用,打造高效、共享、安全的交通体系;第三,对建筑和设备提出标准化的要求,并列入出让条件,为远期的连通共享打下基础;第四,为智慧化建设预留弹性空间和政策条件。智慧化建设是工业4.0时代物流园区最显著的特征。以标准化、连通性、少人化、高效化为原则实现高水平园区建设,才能满足大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保障城市的良性运转。
作者:徐北静 李燕 管力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