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发展新机遇

www.jctrans.com 2009-10-27 15:05:00 人民日报

  19亿人口,6万亿美元经济规模,7000多个产品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如期建成。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将带来怎样的发展新机遇?

  19亿人口,6万亿美元经济规模,7000多个产品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如期建成。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将带来怎样的发展新机遇?

  促进亚洲走向一体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中国和东盟都意识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不仅能实现双赢,而且能带动亚洲走向发展与繁荣,促进亚洲走向一体化。

  基于这一战略考虑,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同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性意义。这不仅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合作,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如今,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如期建成,这将为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说。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博士认为,自贸区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而且有利于促进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

  古小松说,亚太区域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佳配置,深化亚太各国的经济依存,而且可以提高各国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为地区发展提供新动力。当前,强化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基础,走先经济后其他领域合作的道路符合亚太地区的特点。  

  推动贸易与投资快速增长

  “自贸区建成后,90%以上的商品实现零关税,这意味着贸易成本都将大幅降低,这必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增长。”广西商务厅厅长刘树森这样判断自贸区带来的商业机遇。

  在刘树森看来,中国和东盟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自贸区带来的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将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带来十分宽松的环境。

  据介绍,自贸区建成后,中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93%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大大降低中国与东盟国家互相进入对方市场的门槛。随着自贸区税率的进一步降低,双方企业将享受到更多的优惠。

  “《投资协定》签订后,东盟的投资环境将更加规范,‘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将与东盟国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广西社科联主席庞汉生从投资环境角度分析自贸区带来的实际利益。

  自贸区建成后,双方将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透明及公平的双向投资体制,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近年来,东盟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之地。

  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08%。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随着《投资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和经贸关系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次区域合作将成为新亮点

  “自贸区建成后,对推动次区域合作将更加便利,次区域合作将成为自贸区建设的新亮点。”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与东盟已形成大湄公河、泛北部湾、中越“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今后,这些次区域将成为自贸区建设的重点。

  2006年7月,广西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以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一轴两翼”大格局。这一构想,得到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 

  “自贸区建成后,不仅有助于区域各方扩大经济规模,也有助于各方联合抵御经济风险。这不仅能使各方局部资源变成区域资源、局部市场变成区域大市场,也有利于共同吸纳和合理利用国际资本和外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古小松这样分析。

  2008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仍增长14%,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 

  可以预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主要的次区域合作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保税港区也将成为合作的新亮点。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