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相比更多的新产品和研发投入,集结一支覆盖全球,运转高效的供应链大军,正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中最具价值的战略部署。
9月29日,英特尔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供应链峰会,全方位针对供应商的管理措施,定义稳定、经济、可靠并赋有责任感的供应链平台。通过高规范和整合的供应链,形成性价比优势。
供应链挖潜
一个月前,英特尔在成都工厂开展为期多天的审计。审计中8个轻微的不合规问题向英特尔的供应商和终端客户“曝光”。这是英特尔定期进行的全球供应链审计中的又一次自查。
位于成都的封装测试厂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封装企业,今年获得英特尔全球“管理金奖”。管理该工厂的英特尔全球副总裁、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成都封装厂测试成本3年下降一半,原因并不是加大劳动强度或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该工厂的工程师采用新的合金针取代原来测试使用的纯金针,一年节省的费用达1400万美元。目前,该工厂芯片组的单片成本在员工工资增加了20%的情况下,比三年前降低了50%。
作为英特尔全球供应链的示范工程,英特尔成都工厂,每个季度会对供应商有一个评估。目前,所有供应商必须以合同形式与英特尔达成协议,承诺通过英特尔的审计以符合要求。
这种居高临下的合作模式被认为是为了淘汰一批供应商,但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副总裁兼全球采购部总经理JacklynSturm否认了这种说法。她表示,“如果供应商可以不断创新,他的竞争性越来越强,他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好。现在很多供应商把自己定位为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不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才是限制双方合作的主要问题。”
在2011年,英特尔审计25家中国公司,目的了解他们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有300多份文件是不合规的,其中12%是重大不合规事件。包括环境方面不合规和违规现象,比如危害的化学品没有妥善的放置,15%是管理问题。
83%的审计结果显示一些重要的问题,对此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副总裁、全球采购部总经理JacklynA.Sturm表示“非常的担忧”,“这些问题就是一些供应链企业出现了管理体系的重大失误,无法保证他们在合规和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的话,恐怕会变成重大特大的违规事件。”
在详细的审计计划中,英特尔设定指标,要求供应商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这个指标后才回和他们继续合作下去。否则这些供应商将无缘接受新的订单,甚至现有业务量都会减少。
战略转身
对于外部供应商,JacklynSturm认为,发展的原动力并不是厂商的“让利”而是竞争。作为全球IT行业举足轻重的高端硬件设备制造商,英特尔的日常运营依赖于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0000多家供应商为其提供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服务。
随着移动网络与芯片技术的结合,主宰了几十年的PC、笔记本正被眼花缭乱的嵌入式设备所取代。2011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与众多PC制造商合作,推出一系列被称为超极本“Ultra-book”的产品它们全部使用英特尔刚推出的最新第二代IntelCore处理器。
超级本是英特尔规模宏大、跨越数年的改革计划的开局之作。这种厚度都不到20毫米,市场售价1000美元以下,是外观轻薄、待电超长,具备某些平板电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被认为有望使英特尔重新占据行业巅峰。
但有消息显示,三个月前,英特尔与中国台湾的供应链厂商就降低超极本生产成本进行沟通和谈判,以便压缩成本。原因是,超极本在过去一年多因为价格偏高,远未达到预期。降低成本的举措包括用玻璃纤维塑料外壳取代昂贵的铝合金外壳,更换电池类型,以及用混合机械硬盘代替固态硬盘,目的是将超极本的零售价格降至699美元,从而实现全年2000万至3000万台的销售目标。
在英特尔的转型计划中,与合作伙伴分担成本表现出英特尔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特有的强势。由于英特尔计划将60%的产品应用将转移到PC以外的设备上,启动供应商的转型“引擎”被作为“非常明智”的决定。2011年4月,英特尔和美光科技公司共同出资30亿美元兴建的新加坡芯片制造厂生产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NAND型闪存芯片,瞄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
2012年1月,负责英特尔的制造业务负责人布赖恩·科扎尼奇(BrianKrzanich)出任英特尔首席运营官兼制造业务主管。科扎尼奇的上任意味着,英特尔将继续向先进工厂转变,并力争在移动市场取得突破,而这些正是PC及移动设备业务所需要的。
这位强势的供应链专家表示,为了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芯片需求预期,英特尔对供应链做出了相应调整。虽然英特尔并未对外宣布调整细节,但过去五年中,科长尼奇因力主英特尔将元器件生产的时间缩短一半,并将从接收订单到出货的时间也减少一半而在业内成名。
中国“引力”
2011年底,有国外媒体报道称,三星电子开始运作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闪存生产厂,若计划获得韩国和中国两国政府批准,这将是三星电子在中国的首个半导体制造基地。该公司将于2013年投产。
Gartner数据显示,2011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总计3,068亿美元,小幅增长1.8%,英特尔英特尔市场份额达到16.5%,收入为507亿美元,位列第一。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为8.9%,位列第二。虽然短时间内三星电子并未能缩小与英特尔公司的差距。但这并不妨碍三星与英特尔开展强势竞争的野心。
此前,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ARM正在尝试“入侵”英特尔的领地,包括力争在2016年前夺取服务器芯片市场至多10%的份额。而该公司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来自市场和对手的挑战,英特尔内部要求在2013年实现CPU方面的质量更大的改善。不仅如此,英特尔还要求全球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计划,当时很多中国供应商认为这会增加成本。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过去供应商每天出现4个左右的质量事故到现在已经实现了多年无质量问题。
中国正成为英特尔的关键市场。自2008年以来,中国大陆占代工芯片制造商需求的13%,中国供应商已成为连接英特尔全球战略与市场的接口。卞成刚认为,中国供应商在原材料的提供,周期的平衡度,质量的要求方面已经和全球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但技术创新和精度方面,仍与日本、德国等地的供应商存在差距。
对于英特尔供应链而言,最大的挑战将是继续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发更适用的标准、流程和工具,最终将英特尔的“转型”战略推动成为商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