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考试| 贸易培训| 贸易论文| 贸易法规

收藏 叶檀:石油战赢家

http://www.jctrans.com/ 2014-12-30 叶檀

导读: 石油市场处于巨大的漩涡之中,今年迄今为止,全球石油价格下跌50%左右。热门猜测是,明年市场会如何,谁是最大的赢家?

  石油市场处于巨大的漩涡之中,今年迄今为止,全球石油价格下跌50%左右。热门猜测是,明年市场会如何,谁是最大的赢家?

  目前的阴谋论包括,石油价格战是美国与沙特针对俄罗斯的阴谋,是沙特针对美国页岩气的阴谋,是美国扩展新能源的阴谋,上述种种结论能在bloomberg、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知名杂志上找到相关文章与证据。

  贝莱德首席投资策略师杰弗里·罗森博格认为这并不是阴谋,而是市场的自然演变。原油价格下跌归因于三个简单原因,需求、供应和美元。除美国外,全球经济不振,制造业大国德国、日本疲于应付国内通缩。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经济结构处于艰难的转型过程之中,油价下跌是全球制造业收缩的结果。

  不仅如此,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在进行消费税改革。日本是为了应对庞大的债务,决定从今年4月1日新财年开始上调消费税,在短期内对日本的消费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日本央行12月22日的报告,到目前消费税影响才逐步消失: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上调消费税后续需求下降的影响将逐步削弱。同时,在海外经济体逐步复苏的背景下,日本出口料将温和增长。虽然近期日本出口显现一些疲软迹象,而商业固定投资因企业获利改善而进一步温和增长,公共投资也已经基本稳于高水平。

  中国同样如此,在国际油价下行时上调成品油消费税,致力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今年8月,《中国经济周刊》披露,政府和学界普遍认同,把目前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几个消费税品目逐渐转移到零售环节征收,代替营业税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在短期内,会对消费构成一个的压力。

  油价下跌的另一个背景是新能源的崛起,美国页岩油发展,推动美国原油产量较低约500万桶到2000年代中期的30年高位约870万桶。欧盟致力于推进新能源,今年,欧盟领导人通过了一揽子关于气候和能源的措施,包括到2030年前应比1990年的排放量减少40%,确保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达到27%,能源效率提升27%等。

  产油国未能达成减产妥协,12月22日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表示,沙特阿拉伯已经说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相信,不管价格跌到什么程度,降低产量都不是符合该组织成员国利益的做法,“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没有什么关系”,他表示沙特的产油成本最多在4-5 美元/桶。这一表态成为打压原油价格的最好武器,这是对页岩气生产企业的严厉警告,也是对生产成本较高的石油企业的打击。

  石油价格下挫对美国影响不大,从经济数据可以看得出美国的复苏,美元的上升与油价的下挫,可以增加消费,消费上升与相应的能源资本支出的下降相抵销后,对GDP还有提升作用。沙特在以7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与低廉的生产成本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对抗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只有俄罗斯等国,日子最为难过,美国金融博客上一个劲地猜测,俄罗斯金融市场到底何时崩溃。

  中国等制造业大国受益于石油价格下挫,正在积极进口储备原油。2014年1月到10月期间,中国进口原油量达每日609万桶,同比增加9.2%,创2010年以来增长率新高。根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油进口为25,410,893吨,同比增长7.98%。而汤森路透Oil Analytics预测,12月进口还会继续增加,尤其是中国石油旗下贸易公司中国联合石油(Chinaoil),上个月在普氏(Platts)交易窗口买进创纪录的47船原油,相当于2,400万桶,将体现在12月份的数据中。

  不仅如此,中国还找到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在成品油价格略有下降时提高消费税,为下一步的财政改革埋下伏笔。

  目前的石油价格战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刺激消费,是中国大规模进口石油的时间窗口。至于金融危机会不会因为石油战卷土重来,看来从美国到中国、日本,谁也没有把这样的威胁当作一回事。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石油

评论:   
验证码:  
  [Ctrl+Enter]

[查看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线客服

贸易网评

连续三年未达标 外贸前景堪忧
连续三年未达标 外贸前景...
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增速连续三年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即使在2013年和2014年对年度预期增长目标做...[详细]

财经评论 深度观察

廖宗魁:欧洲量化宽松为何姗姗来迟
廖宗魁:欧洲量化宽松为何...
欧洲版的量化宽松终于出台,其特点与美联储的QE3有相似之处,采取的都是半开放的操作方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