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认为,中国经济当下回落趋势明显,但如果扩大内需措施得当,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培育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增长点,率先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走出次贷阴影。
4万亿撬动30万亿 中央政府或发债转借地方
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对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初公告的4万亿救市资金的投向感兴趣。这4万亿究竟应该投向什么行业呢?
巴曙松表示,在更大程度上,“四万亿”政策主要是传递一个宏观政策转向的信号,而不仅仅是一个个项目。它表明中国的宏观决策者已经意识到经济形势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迅速恶化,具体猜测投资向什么行业,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针对国家“4万亿”政策的出台,各地马上宣布规模庞大的投资计划,但地方政府的“宏图”显得有些不合理。30个省市报的数字超过30万亿,而2008年全国各个地方财政收入加起来大约仅为2.3万亿。如何用4万亿带动30万亿的投资呢?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巴曙松支招称,目前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是,由中央政府发债,转借给地方政府,以此来满足资金缺口。
经济数据已过低点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或恢复
受欧美经济不景气影响,中国的出口也出现了急剧下滑。“去年10月份的经济数据非常令人恐慌”。比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多年来同时出现了负增长。
巴曙松这样来解释这种现象的出现:2007年底至2008年初,国内通货膨胀率高涨,2008年2月,通货膨胀到达10年来的最高点8.7%。“企业担心价格还要涨,就提前下订单,提前买原材料,特别是2008年雪灾之后,很多企业都在提前下订单。当时的统计表明,有37个行业的企业库存超过历史高位。”而奥运会之后,国际经济出现下滑,国内经济也开始回落,企业看库存太多,于是大幅压缩,订单就没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库存调整后,经济体会找到自身的增长动力,可能不会再继续大幅回落。从2008年12月份的数据观察,无论是PMI指数,还是企业新增订单等都出现小幅回升,或暗示库存调整结束的时间将提前。
“所以说,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巴曙松表示。
扩大内需的关键点 打破垄断和放松管制
巴曙松称,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可以总结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而这一政策在实施中可能遇到一些难题和挑战。
他认为,首先,刺激政策不能仅依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还应当放在鼓励消费上。其次,扩大消费需投入更大努力,对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基础制度框架进行改革创新。第三,扩大内需中的短期政策重点应当是能够吸收就业的民营经济。
与此同时,巴曙松更看重危机背后隐藏的机会和有利因素。除了中国有充足空间进行再杠杆化、货币政策决策效率提高外,他认为,放松管制和融入全球化,是中国经济走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动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此次危机的根本动力。
“如果中国经济可以在这一次的压力推动下,向内需主导增长的格局转型,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巴曙松说,很多能够吸收就业、培育内需增长点的行业,因为存在严格的准入管制和垄断,从而使得很多社会资金无法进入,如铁路、电信、金融、教育、医疗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次扩大内需、应对危机的机会,打破这些能够创造内需增长点的行业的垄断和管制,中国经济将有希望迅速从危机中走出,展现新的局面。”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