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粮食产量大且稳定,粮食生产趋向高品质、多元化,国家放开粮食收购的大环境下,传统的以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为主的粮食物流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从运输成本出发分析集装箱运输在粮食物流中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比较三种粮食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发展包粮流通、散粮流通与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合理化的粮食物流。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已经大体稳定在4.5亿~5亿吨的水平(1998—2001年的粮食总产量见表1),商品粮约占其中的25%~30%;全国有粮库6万多个,库存粮食2.5多亿吨;粮食加工企业近2.1万家,年生产能力1.88亿吨。由于近几年连续对农业生产进行结构性调整,我国的粮、棉、油生产已经逐渐表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粮食的品种和质量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粮食流通总体上表现出量大、点多、面广、生化特性强的特点,而我国的粮食流通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发展阶段,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很难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发展的必然要求。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应用,是一条完整环节链。粮食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仅粮食运输和货物周转量在全国各类物资运量中就名列前茅。粮食运输是粮食物流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着粮食物流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粮食集装箱运输就是这一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1、粮食集装箱运输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在粮食集装箱运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加拿大走在世界的前列。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运输学院院长Barry prentice首先运用现代物流学理论提出了粮食集装箱运输理论,通过对集装箱运粮与一般运粮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来研究集装箱运粮的优越性和使用范围,并提出建立包、散、集装箱共存互补的粮食运输系统。澳大利亚的Champ博士也指出:随着各国国有粮食流通体系逐步公司化,现代运输体系的设备逐步更新,小批量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用特殊的设备防止混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集装箱运输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粮食物流系统将会实现各种形式的自动化和集装箱单元化。
加拿大从1975年开始研究粮食的集装箱运输,近几年其国内粮食的集装箱运输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国已有5%的粮食通过集装箱装运出口,主要品种是豆类、油菜籽和啤酒大麦等。根据预测,由于储运条件的不断改善,粮食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将更为明显,到2025年,加拿大粮食集装箱运输占粮食总运量的比重将是现在的两倍。而在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除了以四散方式,即散装、散运、散储、散卸流通外,也已经出现了粮食的集装箱运输,并且集装箱运输粮食的物流量正在迅速增加,如:1999年澳大利亚的集装箱运粮量就达40000—50000 吨/月。
2、我国粮食运输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主要有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两类,目前还以包粮流通方式为主。用麻袋将农民生产的粮食装运到基层粮库,经过检验、过秤、拆包等过程后堆放在仓库中,需要外运时,再由人工或机械灌包、称量、装车运到火车站或者码头,到达目的地后,人工装卸、搬运和入库。包粮流通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包装材料和人力。以吉林省为例,每年仅运输玉米就需麻袋6000万到8000万条,占用资金2亿元左右。虽然通过在车站和码头安装装卸搬运机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包粮流通系统中由多环节搬运造成的低效率和粮食散落浪费大等缺陷。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不再采用这种落后的粮食流通方式,而是以散装流通方式为主。
我国的散粮流通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进行了两次尝试,但是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未能得到持续的推广和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加入WTO,与世界先进的粮食流通技术和体系接轨,我国开始了粮食流通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包粮流通向散粮流通改变,开展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的粮食流通骨干体系建设项目。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四散水平可以达到40%左右。农民生产的粮食运到基层粮库,计量后以散装形式通过各种输送设备入库储存。仓库内有各种检测设备来保证储粮的安全。外运时,粮食通过自流或者输送机械出仓、计量、装车外运。散粮流通的主要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节约包装费和包装运费,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但是散粮流通也存在各种缺点:多次装卸造成粮食受损、品质降低,粮食系统中有这样一句话:“谷物每装卸一次,质量等级就会下降一个档次”,粮食散装装卸更是如此;车船的空载返回、港口压船和作业淡季的设备闲置带来的无形损失;为能够调集足够存货支付的港口支流费用;大宗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和为此支付的利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实施控制措施的费用等,都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最重要的一点是:散粮流通的前期投资巨大,建成后的维修和保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我国刚刚在粮食流通中实行散粮流通,“四散”技术水平和作业水平较低,储备库布点不科学、仓容量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散粮专用车,全国不足3000辆。因此,粮食散粮流通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粮食集装箱运输的优势
粮食集装箱运输是指:集装箱作为粮食的包装物和运输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农村或基层粮库中,将农民生产的粮食直接装入集装箱封好,集装箱可以选择通用集装箱或者是专用粮食集装箱,如果是通用的集装箱,则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保证密封,然后将集装箱运到火车站或集装箱码头,运往全国各地的用户手中或国外的买主手中。运输粮食的集装箱同样可以也参与集装箱运输系统,进入整个社会的大物流体系中,因此不需要另外建设专业的粮食集装箱运输系统,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费用。
与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比较,粮食集装箱运输具有以下各种优点:
1、使用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装效率大大提高。
2、手续简化,减少了运输环节上的理货交接程序;利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缩短在途时间,保证市场供应。
3、适应粮食多品种、小批量以及多种质量等级运输的要求。可以采用公路、铁路和水路不同的运输工具,满足不同的时间要求。
4、不必另建专用的粮食流通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通用集装箱装卸设备,大大减少基本建设投资。
5、不受恶劣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全天候作业,保证车船正常运输。
6、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减少粮食损耗和经济损失、保证运输安全。
7、实行“门到门”运输,提高服务质量。
粮食运输无论是选择包粮流通、散粮流通或是集装箱运输,成本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任何经营者的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通常情况下,集装箱运输的价格和费用相对较高,那么在运输粮食时,集装箱运输在成本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呢?
首先,仅考虑运输成本。与包粮流通相比,集装箱运输在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如果粮食的年发运量是10万吨,包装运输全程的费用平均为157元/吨,而集装箱运输则可以节约31.76元/吨,运费为125.24元/吨。与散粮流通相比,集装箱运输的成本要高一点,如从北美运送粮食到亚太地区的费率,集装箱比散装直接成本要高10%到30%(三种方式的运费比较见图1)。但是,这种差距随着集装箱船队规模的扩大、粮食收购单位购置集装箱并组成集装箱租赁库、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成熟,运费可能进一步降低。
其次,在设备投资方面,粮食集装箱有很大的优势。在我国,散粮流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L18型散粮专用火车车辆和散粮专用汽车。L18型散粮专用火车车辆价格为每辆23万元,载重量60吨,而散粮专用汽车有两种,分别为载重量8吨,17.2万元、载重量10吨,22万万元。如果不考虑用于牵引集装箱的牵引车、挂车和汽车,国际通行的20英寸标准集装箱单价只有1.55万元,载重量25吨的多用途干散货集装箱单价1.875万元(设备的单位载重量投资见表1)。而且粮食生产季节性强,粮食专用系统通常在旺季才能发挥作用,在淡季就被闲置起来,如果用集装箱运输完成旺季时增加的作业量,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投资,而集装箱在完成旺季的粮食运输任务后,还可以进行其他的运输活动。
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及条形码技术等的发展,过去粮食散运的分等方法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办公事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各种优点正在逐渐消失,而分等方法的缺点,如:最低共同品质否定了优质优价、一般性品质不能满足精确的特定品质要求、无法提供保持同一性的粮食,却日益突出。而现代信息系统与粮食集装箱运输却相辅相成,现代信息系统推动了粮食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粮食集装箱运输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的优势进行网上交易,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比如:用集装箱分别装运不同质量等级的小麦,面粉制造厂就能根据每个集装箱上条形码标明的小麦品种和正确的品质特征分别取出搭配进行面粉加工,节省了许多冗余的中间环节和费用。
第四,品种要付出代价。粮食系统中产品品种越多,供应线上存货数量就越多,品种多则平均作业规模小,采用集装箱就更加有利。目前,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就是粮食收购单位在种植前就与农民签订合同,决定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粮食生产出来后直接被该单位收购。这种新型的粮食生产方式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走向市场化,也决定了粮食生产必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变,而趋向多品种、小规模。在消费者愿意为多品种、高质量付出的较高代价能够弥补由于集装箱运输可能带来的高成本的情况下,灵活、及时的集装箱运输对于这些粮食收购单位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最后,费用不仅仅存在于运输过程中,而是存在于整个粮食物流系统中,粮食集装箱运输在降低整个粮食物流系统的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将粮食从农村送到港口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大宗散装运输,但是这个方法把很高的存货占有和储存费用强加给了买方,而采用集装箱运输,运输费用可能高于大宗散装运输,却会抵消买方的存货占有和储存费用,降低粮食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降低最终客户的总成本,才能使供应链内的每个成员都从中获利。据有关专家估计,采用集装箱运输粮食的周转时间要比散装缩短近70%。周转时间的缩短为买方带来的是缩短订货周期、大量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使卖方能够尽快收回资金,加快资金流通速度。
另外,集装箱可以用于临时储粮。国际标准的20英寸集装箱价格为15487.5元,吨粮投资620元/吨,在投资上低于立筒库却高于平房仓和矮圆仓。集装箱储粮的灵活性大,收购季节库存不足的时候,用于临时储粮;收购淡季仓容有余,集装箱则可以投入运输。集装箱临时储粮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消;按照品种、质量、等级进行粮食保管,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
4、建设包装、散装和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粮食物流系统
综上所述,在粮食物流系统中实行集装箱运输是可行的,而且粮食集装箱运输的前景广阔。但是,这并不代表要用集装箱运输完全取代现有的粮食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发达国家在粮食运输方面走的是包粮流通——散粮流通——集装箱运输的模式,我国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物流系统。粮食物流合理化发展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完成粮食运输任务。散粮流通系统适合大宗粮食的运输,而集装箱则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粮食的运输,而且包粮流通系统改造为散粮流通系统需要巨额投资,粮食集装箱运输只要在包粮流通或散粮流通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可以运营。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投资建设散粮流通系统,但是由于财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发达国家散粮流通系统的水平,而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因此,我国更应该在发展散粮流通系统、合理利用包粮流通系统的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的集装箱运输,形成三者互补的、合理的粮食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