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要闻 >> 正文

通往航运强国之路


www.jctrans.com 2006-2-14 14:26:00  航运交易公报

  孙光圻 张孟陶

  诸多“利好”的发展机遇,将令中国航运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然飞跃,但前提是:全面认识和把握机遇的“花样”特点和规律,明确发展的战略取向,并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中国,历史上就是航运大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不但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且激励着历经近代中衰、坎坷的中国航运业在新世纪重新和平崛起。面对由“大”变“强”的历史使命,探讨当前中国航运业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尤为必要。

  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航运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由此而论,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诸多“利好”的发展机遇。

  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为航运业带来巨大的运输需求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合理调整中实现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财政收入达3万亿元,GDP增长9.2%。同时,“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宏观经济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航运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服务产业,必将获得强有力的推动,从而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的新的跨越式提升。

  其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中心。同时,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对航运业提出更大的时代需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以钢铁、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大户,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

  巩固世界贸易大国地位,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国际空间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资本、资源以及产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进一步促进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为航运业带来巨大的运输需求,也为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空间。航运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实基础,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2000年以来的5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板块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据商务部预计,2005年将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4万亿美元,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超过20%,其中出口增长26%,进口增长18%,比2000年的0.47万亿美元增长1.9倍多。在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的带动下,中国的航运经济形势良好,外贸运输市场蒸蒸日上,货运量大幅提升。同时,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航运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港口航道建设、船舶运力增长,促使航运经济指标不断刷新。

  港口业持续发展,成为航运业坚实的承载基础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为港口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同时,中国政府致力于口岸环境的改善,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了具体清晰的港口未来规划,为港口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2005年1-10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3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097万TEU,分别同比增长18.2%、19.0%和23.8%。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初步预测到2010年,中国港口吞吐量达到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亿TEU,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与吞吐量之比达到1.15,其中煤炭、铁矿石、集装箱不低于1.1,原油不低于1.15。为完成上述发展目标,作为航运业的承载基础,中国港口业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形成沿海港口泊位的专业化布局,在吞吐能力、分货种、大型化上全面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航运企业和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在港口建设新一轮的高潮推动下,航运业在国内外航线布局、水运周转量与运输量、船舶的大型化与专业化等方面,必将得到更为坚实的承载基础,从而登上一个时代新台阶。

  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为航运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日益进步,现代航海技术、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在航运业的广泛应用,使航运服务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给航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世界范围内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供应与需求产业链的形成,要求航运业提供现代化高水平的服务,航运技术和管理正在发生着跨越式的变革。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全球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也将促使航运业实现航线布局的网络化、船舶调控的准确化以及航运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此外,国际竞争与科技进步也推动了航运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航运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其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也是实现集约增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由此可见,随着与各国、各地区在航运科学管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航运业将进一步分享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成果,从而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共同促进世界航运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完善航运政策法规,与国际航运惯例全面接轨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需求,推动航运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努力深化航运改革,采取积极开放的航运政策,为航运业提供公平、自由和宽松的发展空间。“入世”伊始,中国政府即于2002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为中外航运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目前,外国航运企业在中国设立了近1100家代表机构,在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外无船承运企业达到1500家,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在内的100多家境外班轮公司都已在中国大陆设立了经营机构,开辟班轮航线。“中国因素”已成为影响世界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航运市场的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转移。

  随着“后入世”时期的到来,中国已逐步成为航运自由化、便捷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国际双边多边合作中,主张逐步废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和保护措施,开放航运市场,实行更加宽松的市场政策。目前,中国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海运协定,主张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加强和发展政府间在海运领域的合作。同时,中国将根据WTO规则,建立日趋完善的航运市场法规体系,与国际航运惯例全面接轨,增强政策的自由度、透明度和权威性。在此日臻完善的政策法律环境下,中国航运业将获得公开、合理、平等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这对航运业实行规范管理、促进良性发展、杜绝恶性竞争将有重大益处。

  中国航运业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在上述诸种良性的宏观发展态势下,中国航运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应抓住机遇,作出如下可行的战略选择:

  加快现代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代社会对运输模式选择的观念及行为也在不断改变,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运输价值取向明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航运结构调整,促进航运技术全面进步,加快实现航运现代化,以有效提升中国航运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乃是我国航运业发展战略之首选。应以现代综合物流技术为核心,大力推进航运业的运输智能化、电子信息化、高新技术化的进程,努力提升发展航运的信息和科技含量,建立高效的运输系统,完善支持保障、强化行业管理。

  同时,要加快航运企业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航运企业应按照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组织生产和经营,全面提高决策和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经营水平,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占有份额,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形成现代化的航运布局与生产特征。

  走向国际化

  处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航运业必须以革命性的开阔视野来审视世界对航运的需求,完成应负的历史使命。因此,应在确保传统运输核心服务的同时,努力延伸和完善多元化服务功能,构筑以海上运输为核心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此外,也要看到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是全球动态竞争环境下的最优策略。故而,中国航运业应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融入世界,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在激烈和广泛的国际航运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一方面,中国航运业应主动开放市场,吸引国外资本、技术以及人才,只有在与国外先进的航运企业碰撞、较量中,才能真正转变经营理念,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中国航运业也应大步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建立商业存在,到世界航运市场去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产权与经营纽带,使中国航运企业真正成为以世界为活动舞台的跨国航运企业。

  实现专业化

  专业化运输是当代航运业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根据货物种类和航线特征,开发和应用的各类专用船舶,在积载和装卸等方面都使海上运输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它不但大大缩短装卸时间,加快了船货周转,而且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货运质量,使航运企业赢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以现代化为诉求的中国航运业,其运输方式和船队结构应尽早实现从追求数量规模的外延扩张型向注重专业分工的内涵提高型转变。要大力引导和规范远洋、沿海运力向专业化、高性能方向调整,发展运输干散货、石油和集装箱的大型和超大型专用船舶以及各色用途独具的滚装船、邮船和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为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以及能源、原材料等各类重点物资提供运输保障,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内河,特别是水运主通道运输的船舶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要在总量基本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更新运力,重点发展各类标准船型,以全面振兴航运事业,完善综合运输交通体系。

  推进集约化

  面对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各航运企业不断探索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的有效途径,航运业在经营主体上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已被迅速提上运作日程,同行业甚至相关行业内的战略联盟和改组兼并等集约化动作,已作为一种热门策略被广泛运用于航运领域。“联盟与兼并”,二者均是“供应链管理”和“即时系统”衍生出的全球大型货主需求的直接结果。自上世纪以来,航运业经营权转变的事例层出不穷,2005年马士基海陆收购铁行渣华以及伟大联盟与新世界联盟宣布自2006年起联手经营泛太、亚欧、亚地三大主干航线的举措更可谓惊世骇俗。由此可见,随着世界航运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集约化道路,已成为国内外大型跨国航运企业的重要策略。

  在此态势下,从战略上考虑,中国航运业集约化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国内航运企业的集约化。航运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能节约管理成本,享受规模经济的效益。再者,单船公司比例过大,易造成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加剧市场的无序竞争。因此,对于从事国际航运的中小公司,尤其是单船公司,鼓励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兼并来扩大规模,逐步改变中国航运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是国内外航运企业的集约化。继续鼓励和推进大型航运企业与国外航运企业的集约化经营策略,开展多种方式的联营合作,从结成大联盟到舱位互换,向合作要运力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此应注意与不同体制与价值观的国家或地区的航运企业均分别建立联营关系,以保障国家运输经济的安全。同时,还要探索和试验通过兼并、购买和参股等形态,与外国航运企业建立更为直接和强力的产权纽带,以更有效地进入世界航运市场。

  三是国内外跨行业的集约化。跨行业的集约可以在与航运并行的领域,如向房地产、旅游业、制造业等方向全面拓展。因此,中国大型航运企业,应努力与国内外的大型港口、货主等建立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以“供应链”的集群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应调整管理体制,加强分工协作,制定新的全球化经营策略,不断提高满足市场的应变能力,成为新世纪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主流。

我要说两句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中远等与地中海航运达成航线合作协议 (2006-2-14 11:17:00)
 ·麦逊航运首创滚装货柜两用船 (2006-2-14 9:37:00)
 ·海事保费将调高6-18.5% (2006-2-14 9:23:00)
 ·涉水单位共绘航运发展蓝图 (2006-2-14 8:09:00)
 ·航运公司2006年面临考验 (2006-2-13 15:45:00)
 ·VLCC船价高企难跌 (2006-2-13 8:06:00)
 ·大连港巨资投建油码头 (2006-2-11 13:45:00)
  一周报道 ·船公司近期航线动态一览  ·2006年中国物流业十大事件  ·北方龙吐明珠——记大窑湾保税港区  ·将洋垃圾堵在国门外  ·让更多的客户找到你  
·阿联酋航空网络货物销售..·FOB/CIF/CFR..
·货运代理揽货技巧·让过去过去 让未来到来
·货运险在互联网时代的革新·对海外代理协会组织的研究
·二OO七,中国物流“大..·国际顶尖物流盛会设宴申..
·国际顶尖物流盛会——慕..·明年4月休闲之都迎休闲..
·首届股市民间高手大赛颁..·刘枫同志出任中国中小企..
行业搜索热词排行: 物流访谈 揽货 走货 广交会 物流年会 海运费 商业网站100强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实用工具
 07年海关税率:
 海运大辞典:
    船东名录 NVOCC
    报关代码 里程查询
    危险品名 更多>>
   资讯排行榜
     最新热讯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最热帖子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PK物流任你问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JCtrans:中国站English
JCtrans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