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半个月后,第100届广交会将在广州隆重开幕。过去的50年,是广交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50年,也是广州外贸成长壮大,活力迸发的50年。在广交会的大舞台上,广州外贸实现了发展规模的壮大,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动力的提升和发展理念的更新,铸造了跨越发展的百届辉煌。
五十年见证近千倍增长
1957年初,广州市的外贸发展已从公私合营阶段开始转入建立国有外贸企业阶段,并成立了广州市第一家国营进出口公司——广州市杂品进出口公司。同年4月,广州市杂品进出口公司以中国杂品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名义参加了首届广交会,这是当时广州唯一参展的国有专业外贸进出口企业。会上成交额仅为100万美元左右,几乎等同于当年广州的全年出口总额。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广交会逐步打破外贸专业公司垄断局面,开展增设新口岸、新公司、新交易团,拓宽外贸发展渠道的改革,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州外贸企业的出口热情,参展的11家企业共成交7228.57万美元,占当年全市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
1993年,为适应当时“大经贸”的格局,广交会再次改革组展方式,彻底结束按照外贸专业公司组织交易团的历史,实行主要由“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改革。在第73届广交会上,广州市首次以地方名义成立广州代表团,组织84家广州地区的外贸企业参展。其中包括首次参展的市属区、县外贸公司及外商投资企业,当届实现出口总成交1.3亿美元。
50年后的今天,广州外贸今非昔比。尤其是近三年,进出口总额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2005年达到534.6亿美元。今年1-8月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02.10亿美元,全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指日可待。在外贸蓬勃发展的强力支撑下,今年的99届广交会广州参展企业已近300家,成交9.68亿美元,比50年前几乎增长了上千倍。即将开幕的100届广交会广州参展企业将超过300家,成交有望再创新高。
“升级换代”提升竞争力
翻开厚厚的广州外贸志,50年前的广州外贸情况历历在目。50年代广州的出口商品以农副土特产品为主,其次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和轻纺产品。萝岗、从化的柑桔橙、广州西关织造厂生产的纱绸、象牙厂生产的象牙雕刻品等都是当时广州著名的出口商品。广交会的出现让新中国的外经贸人第一次面对面地感受到世界贸易发展的气息,通过发展生产拓展市场,广州外贸从此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升级换代的浪潮。
60-70年代,缝纫机、自行车、日用五金百货等开始取代传统的农副土特产品出现在广交会舞台上,80-90年代,服装、玩具、鞋类成为广交会上广州企业的主打产品,但这时的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仍然比较低,能叫得上的牌子的产品数量屈指可数。进入21世纪,机电产品和高新科技产品异军突起,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从农特产品到轻工业品再到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广州外贸在升级换代中走出了一条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跨越之旅。
50年后的今天,自主创新、树立品牌已经成为广州外经贸人致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共识。珠江钢琴、巨大音响、虎头电池、梦都美服装、华凌冰箱、七喜电脑……在广交会平台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正引领着广州外贸出口的方向。在99届广交会上,只占广州团参展企业总数10%的品牌类参展企业创造了近50%的总成交额。采购商的热情追捧成为了广州外贸持续创新的不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