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业界人士询问,记得去年我国纺织品大量出口到欧美等地,我国就和他们国家达成多边协议,05年下半年起出口到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加以限制,因此实行纺织品配额制度,但从今年下半年起,纺织品配额似乎一度剩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此,中国第一纺织网综合各方观点,就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2006年的纺织品出口配额经过二次分配和二次招标,已全部安排到各出口企业。由于一季度输欧美的出口配额出现了20%的剩余,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纺织行业对于出口景气度的期望普遍有所降低。
针对这一情况,纺织行业业内的专家也纷纷开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据专家分析,由于配额分配和招标的体制原因,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分配的配额数量太少,不足以接单,这促使这部分企业必须寻找另外的途径购买配额,这也间接的造成了配额二手市场价格的提高。配额价格提高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大、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导致了纺织企业出口成本的上涨与利润的降低,这也就迫使纺织企业在无奈之下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
然而,国际买家们并不愿意为中国纺织企业的成本提高“买单”,他们转而把订单投入到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如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订单减少,出口的配额就出现了剩余。
配额剩余影响明年出口基数
按照有关专家分析,由于70%的配额资源是无偿分配安排的,而在今年的一、二次招标中,按出口业绩分配,总共有将近3万家企业分到了相应的配额。由于分配的企业数太多,大部分企业分配的配额数量太少,并不足以接单。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输美配额和输欧配额是这样分配的——输美配额:13.78%的企业分配到了80.11%的配额量;输欧配额:20.02%的企业获得了91.19%的配额量。也就是说,86.22%的企业只拿到了19.11%的输美配额,79.98%的企业只有8.91%的输欧配额,这么少的配额很难形成有效订单,这就促使这部分企业必须以其他途径购买配额,这也间接造成了配额价格的上涨。
如果有足够的订单,这当然不会形成任何问题,配额也不会被浪费。但是,人民币升值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了中国纺织企业出口价格的上涨。价格上涨,国际买家当然不会买账。
据某业界人士分析,目前纺织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5%-10%,人民币升值5%以上,纺织品出口就无利可图了。而通过提高价格,让外国客户来完全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出口的纺织品还是低端的,可替代性强。
有纺织业内人士甚至担忧,如果今年的配额使用不完,会影响到下一年输欧输美受限纺织品出口的基数。因为根据2005年签署的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下一年出口的配额量是以上一年出口数额为基数进行确定的。如果今年的配额有了剩余,意味着第二年出口基数的下降,明年的出口配额数量可能就无法实现增长。
对此,一些纺织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对策。按照民间的做法,一些不上台面的招数可以应对欧美出口的设限,但这显然不是长远之策。目前,许多纺织企业也纷纷开始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创新以及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做文章。
一些企业尽量避开受限产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比如梭织品、服装面料等,以此来弥补其他受限产品的出口下降。另外,这些企业还加大欧美以外市场的开发力度。另外一些企业则选择了产品创新,提高出口纺织品附加值的方式,比如生产一些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这些提升附加值元素的出现,将使产品的可替代性大大降低,企业要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国外买家,也才有足够的底气。在这方面,专家认为,广东与江浙等地一些企业已经给出了较好的范本。
当然,对于近几年的纺织品出口走向,大多数企业还是表达了审慎的乐观。根据中欧、中美协议中的规定来看,近几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还将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但未雨绸缪,进行产品创新、行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