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问:
欧盟对华纺织品设限,对中国相关行业带来了什么不利的影响。又对欧盟各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不会为贸易界日后产生什么不利的局面?最后,请分析一下这次纺织品谈判应该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轻描淡写答:
欧盟对华纺织品设置限,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护国内的纺织企业,虽然这种贸易保护阵营保护式是如此的可笑。
其实,欧盟成员国内部、欧盟决策层,以及不同的零售企业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都有各自的小九九。欧盟委员会曾试图提高对部分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以避免出现零售商卖空存货的风险。但这一努力遭到了部分欧盟成员国的阻挠。从7月份对华实行部分设限以来,每个月的配额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中把宏观调控放在主导地位,违背市场规律,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最后的结果只能给本国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带来痛苦。
じ☆rt最高流通答:
中国与欧洲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终于得到解决,双方达成协议,八千万件滞留在港口的纺织品亦可进入欧洲。
协议由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北京签订。
商务部发表声明称,为有效执行2005年6月11日中欧在上海达成的《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谅解备忘录》,本著巩固和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原则,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经过友好协商,于9月5日在京签署《磋商纪要》,商定采取过渡性灵活措施,妥善解决《备忘录》执行中出现的滞港问题。
根据《磋商纪要》的规定,欧盟将全部放行所有滞港货物,对执行《备忘录》超过2005年协议数量的部分,中欧双方各自承担其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实际滞港货物数量双方各承担一半,其中欧方承担部分,欧盟将通过增加2005年备忘录规定的数量解决。中方承担部分,将通过个别品种的调剂来解决。
会后,薄熙来和曼德尔森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表示,谈判是在公平、透明、平等的原则下进行的。中欧作为负责任的贸易夥伴,在谈判中充分考虑了各有关方面的利益,也顾及了世界贸易环境的平稳运行。所达成的协议不仅在数量上为中国服装纺织企业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为其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贸易环境;也为欧盟的进口商、零售商放下了包袱。
薄熙来表示,今年6月中欧双方在上海就纺织品问题达成的协议是科学的、双赢的,之所以出现前一段的滞港问题,主要是因为双方按照各自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个月内无法启动行政程式,使双方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在管理的「空档期」可以「抢出口」、快成交。这同时也说明欧盟市场对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是需求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也会损害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薄熙来赞赏欧盟对所有滞港货物完全放行的举措。他说,在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上,尽管中方企业是合法成交,且货物多已付款,但中方顾及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为减少双方的损失,拟与欧方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滞港问题的解决说明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机制妥善处理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曼德尔森说,尽管中欧双方在纺织品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而且谈判十分艰苦,但中欧之间不会有「贸易战」,因为中欧互有所求,双方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是不断发展的贸易大国,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