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06年,伴随频出的外汇管理政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汇行情愈发彰显政策“风向标”效应,人民币汇率弹性幅度不断增强: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升至汇改以来的新高80630:1,以此来算,相比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的汇率水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达2.58%。
这一行情频繁变动的局面,在过去10年间都不曾出现过——自1994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基本锁定在8.3:1区间。2005年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诸多灵活多样的外汇政策,使推进中的汇率改革,恰如一把徐徐打开的折扇,呈现出越来越精彩的画面。
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江西南昌同时召开了2006年工作会议。“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项任务,在人民银行的2006年的12项工作安排中被放置于第二位。
综合多方面信息,2006年外汇政策仍将在全年货币政策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外汇政策将会呈现以下三方面的新动向。
新动向之一:人民币汇率水平总体基本稳定,但汇率弹性将显著增强。汇率水平的大起大落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取向。不过,随着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的增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灵敏地反应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事实也证明,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有贬有升,弹性逐渐增强。
特别是2006年1月4日,询价交易方式(OTC)和做市商制度同时引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后,人民币汇率行情变动更加活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自此在当日9点15分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后加权得出,一举改变了以上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中间价的方式。
新动向之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成政策重要取向。2005年贸易顺差高速增长,全年预计约达到1000亿美元,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已成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当前中国贸易增长方式“诟病”颇多,走的仍是一条规模扩张的“粗增长”之路,长此以往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而且也在贸易平衡,汇率政策和经济调控等方面受制于人,增加了经济、金融和产业的不安全性。
基于此,外汇管理部门今年将采取多项工作力促国际收支平衡。
新动向之三:日益高增的国家外汇储备考验管理部门应对能力。贸易顺差的过大,也带动了外汇储备超常规的增长。统计显示,到2005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了7690亿美元,而最新数字目前尚未公布。不少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2005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应在8000亿美元上下。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也加大货币调控的难度。而如何打理这巨额外汇储备,建立完备的投资经营决策,无疑将考验外汇管理当局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