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的贸易谈判官员30日坐在北京的谈判桌前,继续就纺织品贸易进行磋商——双方此前的三轮谈判进展甚微。
而前一天欧盟前来磋商的贸易官员刚刚离开北京,向欧盟总部汇报谈判情况。双方都在努力寻找好的方案,以解决数百万件中国制造的服装制品由于配额用尽被卡在欧盟国家海关的问题。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GDP平均增长保持在9%,对于世界可谓奇迹。与此同时,中国却一直备受贸易摩擦困扰,在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多的今天,摩擦依旧不断。
国际贸易规则被发达国家奉为神明并四处推销,中国的商界人士才刚刚恶补这一课程。然而,面对此起彼伏的针对中国的单方面贸易限制行为,中国商界不禁要问:自由贸易的精神何在?发达国家所谓的“市场作用”何在?
就连国外的观察人士也承认,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三年中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一方面,中国鼓励本国企业和商品走向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为国外的投资者敞开大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了解保护主义的实质:作为世界贸易中的“双刃剑”,滥用这一武器是害人不利己。
今年六月,欧盟对中国输出的十类纺织品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很明显,欧盟意欲保护本地区的纺织工业和工人的利益。然而欧盟未曾料及,协议实行两个月后居然导致“后院起火”。
很多欧盟人士担心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会弊大于利,要求欧盟放弃配额的呼声不断高涨。零售商表示,如果不取消配额政策,消费者只能花更多钱从其他地方买衣服,选择的余地也更少。
对于纺织品贸易现状,欧盟地区的主流媒体也将矛头直指保护主义,认为这种做法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工业应该享有平等竞争的权利。
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的纺织工业和中国1900万纺织工人的生活。有关各方都应该清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凭借更多资源或更高的生产率,在生产某些产品上都有相对优势。完全由一个国家生产最终产品已变得十分少见。
保护主义根源于“零和游戏”的思想,但这并不适用于国际贸易。一方所得并非意味着另一方的所失,有关各方都应争取达到“正和”或是双赢的局面。
经贸往来出现商业争端十分正常。但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旦争端产生,双方该采取何种态度?最好的解决方法应是协商而非对立,是对话而非单方行动。
中美贸易也同样如此。
摩根斯坦利的一项调查显示,1998-2003年间,中国制造的便宜婴幼儿服装为美国的父母们节省了4亿美元。
事实上,从中国进口的每一项纺织品当中,80%以上的利润都被美国商人赚走,而中国的工厂和工人所得有限。
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市场,近几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愿意跟所有的贸易伙伴保持良好关系,最近的人民币升值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勇气和智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国和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销售的商品层次也有所不同。中国出口的纺织品虽然数量巨大,但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可怕。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作过一个比较:中国需要卖掉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或是空客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