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判结束后共同面对记者时,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称赞欧盟“不像有些国家那样试图采取单边行动,而是努力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曼德尔森也表示,欧中通过谈判签署协议,给世界上其他选择以对抗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国家“上了一课”。
虽然双方在言语中都没有明确“有些国家”或者“其他国家”的指代,但中欧的握手言欢还是令世人的眼光再一次转向了已宣布向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的美国。
美国政府没反应
本月初,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计划外造访北京,就是奔着中美在纺织品等贸易问题上出现的摩擦来的。虽然会后双方表示进行了“友好而坦诚”的会谈,但谈判毕竟无果而终。下月初第1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将在北京举行,中美将就纺织品、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美中贸易逆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通盘磋商。该次联委会已被外界寄予厚望,认为将在加强沟通、化解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发言人劳埃德·伍德也对此次谈判发表评论,如果中欧协议最终证明是一个不错的协议,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将促使布什政府采取同样的措施”。显然,美国政府还面临着国内进口商和批发商的压力。
但是,美国官方对此却都没有什么反应。在负责外贸事务的政府部门,无论是的商务部还是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上,找不到一点相关的评论或表态,仿佛如此大事与美国竟毫不相关。
压力之下“少说为佳”
至今,美国政府对中欧达成解决纺织品贸易协议的唯一表态是当地报刊援引的商务部发言人的唯一一句话:美国官员“正在研究这一协议”。
实际上,美国政府对中欧纺织品贸易协定没有什么反应,也就是它对应该如何解决中美同类产品贸易争端问题的一种带有一点苦涩的表态。不管这种沉默是在考虑同意采取“中欧模式”来解决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还是在考虑反对用同一方式来解决这一争端,这都说明,平息由美国挑起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之争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美国政府在配额制度取消仅仅四个多月又急忙宣布对中国进行新的限制,国内各界对此众说纷纭,反对声和支持声都不小。如今,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无疑对美国政府施加了压力,但是同时,布什政府又面临着来自国会的强大压力。在此处境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少说为佳”的态度。
“中欧模式”难以适用
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设限完全是屈服于美国相关产业及其在国会的代言势力的压力。这股力量利用美国与中国贸易逆差加大的现象将其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过高,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中国产品设置限制,甚至要求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进行制裁。而布什政府出于自身总体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决定迎合这些人的部分需要进而决定对中国产品设限。
另一方面,目前的时机也对采取“中欧模式”来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不太有利。美国政府不久前宣布对中国产品设限,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此来换取国会和国内纺织品行业对美国与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
争取美国与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在国会获得通过是当前布什政府贸易政策和战略的重中之重。有点类似做“交易”,由于布什政府决定对中国产品重新设限,已经“换取”了国内部分纺织品行业机构对政府的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布什政府采取“中欧模式”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的争端,可能引起难以预料和很不希望出现的后果。这一考虑很可能束缚其手脚。
目前,美国采取“中欧模式”解决中美争端的难度大于欧盟。由此可以预料,布什在中美纺织品服装争端问题上回旋余地小,采取“中欧模式”解决当前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希望有限。不过,如果双方共同努力、真诚妥协,也不能排除在一定时间后,中美达成较为满意的争端解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