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商贸 >> 案例分析 >> 正文

一家中小企业的资本之旅


www.jctrans.com 2005-9-28 5:40:00  中国经营报

  被采访者:Gric通信公司陈宏博士

  采访者:旧金山大学陈荣鑫教授

  公司规模达到50人,就好像一个人开始进入青春期一样,开始迅速成长

  8年前,我与内人创建了Gric通信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和远程通信业务经营。公司现有150人。像大多数创业型公司一样,公司初创时期我与妻子共同管理公司,我们亲自挑选雇员,观点通常一致,分歧很少。

  公司创建早期,由于资源有限,我们没有多少职业经理人,我们对市场机遇的反应就像灭火救灾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积累了资金,不断壮大。当公司规模超过50人时,我们就需要建立起人力资源和其他相关制度。比如,当有职位空缺时,我们在咖啡厅里张贴海报以告知众人。现在这种形式变得更正规,即使董事会成员变更也是如此,而且公司也需要增加新的董事会成员。

  10人~20人的公司是小公司,而50人的规模就好像一个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开始成长。在50人的公司里,管理者认识所有员工。管理层次很少,副总裁、董事有直接的渠道与工程师沟通。20人规模的公司,只需要将库存产品卖出去就能支撑公司的发展。但公司达到50人的规模,就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一个规范的组织实体,一些制度建设就成为必需的了。公司将增加一些以前没有的费用:如会计、内部薪酬表、人力资源。同时,它的运作就得仰赖风险投资或外来资本注入。

  如果你的公司超过100人,这时是一个转折点,公司需要一个高级管理团队来确保能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员工获取报酬的方式也不同于公司初创期。如何激励和管理雇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且,公司雇员超过100人,一些不可控制的支出可能超出你我的想像,支出的问题至关重要。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也是在100人左右。

  下一个阶段是管理一个500人的公司,而当公司达到2500人,你就必须考虑更多的机制问题。

  公司在50人规模以下时最重要的是业务重点

  以一个50人左右的公司的市场部和销售部为例,每一个部门可能有15人~20人。如果你试图做很多事情,那么分配去做每一件工作的人都很少,每一个人都将承担很大的责任。如果有一个人辞职,公司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将全部丧失。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雇员都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雇员跳槽将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打击。

  但在公司初创时期,许多小公司都会犯“四面出击”的错误。这时候公司基础薄弱,收益基点也小。如果你做成什么事情,收益就可能翻番。有的创业家过于乐观,在试图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时,他们可能说:“哎,这看起来不错,就这么干!”他们没有太多的商业计划,也没有研究市场,没有将这些问题量化分析,而这又是绝对必要的。这也是那些50人以下的小公司经常犯的错误,也是他们为什么最终没有成长起来的原因之一。我就曾是一个“四面出击”的受害者。企业应集中重心以谋求市场强势,例如我们公司使用市场份额战略。品牌认知度和客户沟通能力比技术更重要。我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牌认知度和客户沟通能力。我们公司擅长营销,比如,我们要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就直接与中国电信沟通。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人们通常缺乏预测收益的经验。开公司收益与成本同步上升,许多人错误地以成长最好的情况来估算成本,而实际只能达到收益的20%-50%,那么,你就可能在一夜之间破产。

  由于公司还太小,它不可能像IBM那样,一般也没有什么名气。如果你涉足过多的业务,人们可能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究竟是干什么的?我觉得,对于年轻的公司,成为某一个小领域的领导者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提供移动办公服务,但公司同时也卖软件,不过我们的软件收益不超过公司总收入的5%。我们的软件主要是免费的,这使得我们的服务成为可能。我们在154个国家建有网络,处理不同国家网络的数千种应用,为建立这种网络,我们需要软件来支撑。目前我们在全球范围有数千个服务器,我们并不想自己来购买这几千个服务器,那样公司的支出太大。因此我们说服我们的合作伙伴和顾客,通过授予软件特许权,他们就可以得到相关服务。例如为了使中国电信的网络也成为我们的网络,他们需要获得我们公司的软件特许。软件使我们两家公司的网络连在一起。

  公司发展的几个沟坎儿:关键职位保持一个以上人力配备;形势不利时保持收益适度增长;转型必须快

  对50人以下的公司,一个雇员离职可能对公司造成极大的打击。我们的做法是在关键职位上,通常有2个人。什么是关键职位呢?在本公司早期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时候,路由器工程师就是关键职位。路由是我们大型网络的支柱,如果路由表瘫痪了,你就无法发送信息。如果它暂停5分钟,互联网就会停掉我所有的用户。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使得我们不能随意换人,公司还必须保护口令,只有2个人知道口令。

  试想一下,如果仅有1个人知道口令,假如他发生事故或进了医院,或者未办移交就离职,问题就很严重了。这种职位,你可能愿意承担首要或者次要的责任。在其他地方,你可能就不必如此。如销售部,某人辞职,工作并不难转移。

  公司在50人~100人的第二阶段,相对容易一点。因为,此时公司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有一定的机制和雇员。

  其实,当我们公司只有20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全球化了,而我们现在已经在国外设立了办事处。即在我们不足50人之前,我们就有两位总经理在国外工作。我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有5位或10位工作人员。这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当时我们就已经关注国外的问题了。

  市场形势好的时候,现金容易得到,人们也不太注意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市场不利的时候,成本和效率显得格外重要。如何确保你能有效地管理公司,使所有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生产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避免进入死胡同或积重难返。死胡同就是指投资失误或举措不当。

  在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公司需要提高收益,除非你像思科和IBM公司那样有大量现金在手,不要再犯以最乐观的前景来估算成本的错误,保持收益适度增长以等待市场恢复,不要烧钱,不要幻想“我能抢占某某的市场份额”。你不可能像思科公司那样幸运。

  第一位的是年度利润率。你必须确保所有资源都与收益增长相关。只要有可能,公司必须重新配置资源以促进收益增长。比如,我们过去有250人而销售额却没有现在多,如今我们裁减了100人,收益却比那时要多。因为现在有更多的人从事销售工作。在形式不利的情况下,公司必须确保人尽其才,提高效率。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必须快。在公司转型时期,雇员并不担心打击,他们担心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决定裁员,没有人会全心工作,员工无心做事,因此你必须尽快裁员。如果转变的时候你慢慢吞吞,员工们就会被搞糊涂,如何指望他们有效率地工作?因此一定要快,以便员工们清楚他们将干什么。

  磨人的上市过程;大牌投行、优秀分析师、市场支持———不要忘记他们,也不能使他们忘记你

  一家公司想要首次公开募集股份,金融人士会接踵而至。投资银行家监控公司的增长潜力、评估公司价值、在决定购买前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在我们决定上市之前,已经有高盛、雷曼兄弟和H&Q等公司打电话与我联系,逐一来参观公司。通常,这只是上市的第一步,公司要与这些投资银行谈判,决定整个上市的过程和时间表。接下来你要选择一家投资银行做你的承销商。

  为了承销你公司的股票,他们将把你公司的案例带回去核准。三四个月后,投资银行将提供一个叫做“SI”的东西,然后,他们制作“prospectus”,由你提交给证券委员会。在60天到90天的时间里,有专业人士来审批“prospectus”。接着,我带着首席财务官和其他人开始了路演,在10个~12个工作日里,在不同的城市或国家进行了70次~100次路演,我们称之为“一对一会议”。我和其他管理人员与投资基金或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会谈,展示我们的企业,看他们是否对我们感兴趣。

  这是一段很磨人的时间。一天24小时,你在3个不同的地方出席8场路演。得不到休息,更要命的是,你得一遍一遍重复相同的内容。这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基金经理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了解你全部有关公司的信息。

  上市过程中一路上伴随着讨价还价。谈判IPO的价格、股票交易等很讲究技巧。开始我们将股价定在8美元~10美元,路演过程中发现需求很旺盛,因此我们将股价提高至14美元。在实际交易中,有许多资金交易和条款需要确定。如果价格太低,就可能酬不到足够的资金;如果股价太高,你会发现股价下跌、发行可能失败。

  在确定IPO价格之后,你必须认真估价。考量公司的收益、评估那些可供比较的公司,与银行讨价还价。从投资银行的角度来看,他们想降低你公司的价值。但基金经理和市场需求才是真正重要的。所有这些因素汇集到一起,你只有10天~12天时间来做决定,你不能拖延,因为14天以后,你第一次会谈的家伙可能就把你的公司给忘了。我至今还记得,最后负责承销本公司股票的投资银行就不是我们最初谈判的那一家。与投资银行打交道,公司必须同时跟几家投资银行接触。后来我们谈了6家,选择其中3家,包括高盛。结果我们获得超额认购,原打算筹集1700万美元资金,结果我们获得了15亿美元。

  一般来讲与名气大的投资银行合作是一个好战略。成功发行IPO取决于这些投资银行如何支持你。当然你需要好的名声、好的分析师。某些拥有优秀分析师的小投资银行对我们也很有帮助。有的分析师本身就是IPO过程的一部分。IPO之后,市场支持也很重要,许多公司没有人愿意为它写评论,经常得到华尔街分析师的关注也很重要。

  使华尔街的分析师经常注意到自己的公司,我认为关键是建立一种关系。例如下周我将在华尔街的一个投资者会议上发言,会见一些风险投资公司、银行家和分析师。与他们良好沟通并建立起关系非常重要,其实他们也希望与你建立联系并随时了解你的情况。如果我是资金管理公司,我想买股票,我会给摩根斯坦利打电话,询问:“这家是否值得投资?”分析师将提供参考意见,他们的作用非同一般。

  我们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投资关系(IR)。基于公开透明以及其他华尔街准则,你不能告诉分析师特别的信息,我们按季度提供报告给他们。当然,如果路过纽约市,我们会顺道去看望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不要忘记他们,也不能使他们忘记你。

  经营私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区别:更高的成本,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经营上市公司成本更高。例如每年为董事会成员支付50万美元的保险,向纳斯达克缴纳上市费用,股票票据管理公司数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公司年报开支,还有许多其他开销。这种成本在私营企业是不需要的。上市公司还有信息公开等法律方面的要求,这促使公司雇员增加。总体上,上市公司每年将比私营公司多花100万~200万美元,甚至更多。

  从纯商业角度看,对创业公司或私营公司,他们不受华尔街严格规则的限制。比如一家私企,本季度我打算以现金投资一家20多人的公司,我不必考虑损失或盈利,因为我确信半年后就会有收益。但经营一家上市公司,你要考虑季度业绩。如果你需要20人启动一项新业务,即使它能在本季度产生较大收益,但会增加下个季度的成本,影响公司的财务目标。所以上市公司经营主要是被季度业绩所驱动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华尔街每个季度的期望值都在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每个季度你必须比上一季度表现得更好。经营私企就像年轻人进入一所没有考试的大学,他可能没有学习的压力;但经营上市公司就要经历更多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但我喜欢这样。

  经营上市公司,你应将公司20%的资源用于公司的未来。公司不能突然有一项投资计划、扩大或者变故。对于所有的商业活动,你都必须更加透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你必须遵循其中的法则。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远景规划能力、与股东有效沟通能力非常关键。能够进行远景规划、传达给不同人群、使之得以执行并产生效果很重要。随着公司的成长,使不同集团认可、接受你的意见的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公司初创时,我是首席执行官,内人是首席运营官,我们很容易做决定,实施也容易。公司壮大后,你必须面对一帮董事,决策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上市公司董事会大多很严格,董事们意见不一,很难协调,这时你的协调能力就非常重要。

  关于公司增长:企业的生存取决于最高管理层———扩大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所有公司都希望增长,没有所谓的“过度增长”,如果你每季度增长超过100%,只要不增加公司的成本就可以。

  但你可能遇到公司增长迅速,但内部资源无法满足增长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内部拓展”压力。公司增长迅速,客户群扩大,雇员们群情奋发,这是个好现象;但同时公司的维护成本上升,人手紧张———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电话?有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事实上这时候许多人力程序可能也跟不上了:规模扩大,架构变了,会计系统变了……这期间,就需要擅长经营的人士,否则公司可能陷入失控、混乱的局面。

  企业的生存取决于最高管理层。控制快速增长的办法就是扩大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增长时,管理模式也会改变。创业家必须学会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如聘请或解雇高级职员,与其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打交道——许多创业家缺乏与高层人士交往的技巧。从财务的角度上,你如何在公司缺钱时筹集资金?在与银行交涉的过程中,你如何使之相信投资本公司是安全的?你如何下达指令?如何调动高级管理团队?企业规模扩大了,你需要规划公司前景,统一大家的意见,并使之能够得以实施。这需要极大的管理技巧,这也是创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公司在壮大和商业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典型错误:过于乐观,眼界限制转型速度和方向

  一再的过于乐观是我犯过的典型错误。公司规模小的时候,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决定。在试图扩大业务范围时,你可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电脑很快,你就发现自己的核心业务泛化而变得一无所长。我认为,业务中心应以市场机遇为导向,一些创业家没能争取到判断市场的机会,因此,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集中业务。

  另外,不知道如何转型,也会错失良机。创业家有时很难完成转型。首先是感情因素。因为你创建了这家公司,你希望以自己最熟悉的模式来经营公司,不希望转型。其次是一些创业家对客户需求知之甚少。搞技术出身的创业家总是相信自己的技术无往而不利。但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或者服务。所以,服务是最关键的。

  中国公司进入美国的机遇:如果在国内的地位尚且不稳就不要去美国

  我了解有一些中国公司正在考虑进入美国。事实上这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及其在美国的业务情况。美国公司不太了解中国公司,因此要吸引美国公司很困难。我个人认为中国公司的机会并不多。我听说一些中国公司派员工驻美已达两年,然后再把他们调回国内以吸引外国投资,但这样收效甚微。因为这些人在美国的时间仅仅两年,他们对美国市场情况了解不多,而且你也不可能指望他们在两年内学到所有东西。像联想这样的中国大公司,他们的优势在于国内的低成本,而在美国,联想和戴尔公司的成本区别就不大。

  我认为,如果你在国内是居领导地位的大公司,那么你可以试一试

  。如果在国内的地位尚且不稳,就不要去美国,因为你可能在美国浪费大量资源。另一个因素是,你的品牌认知度远远低于美国品牌。要吸引美国顾客,你得提供与众不同的卖点。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我觉得到美国发展的意义不大。如果你是OEM厂家,你可以设立代表处与客户联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公司的业务重点仍集中在国内。

  对中国或亚洲的高科技企业,我认为,第一,现在是高科技公司的困难时期,不同于四五年前,人们对互联网公司已不再感兴趣。第二,观念变了。在互联网泡沫期,“只要你建设,投资和客户就会到来“,但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整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公司相互仿制产品,销售问题非常突出,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消费者和企业已经很难区分产品之间的区别。所以高科技企业必须更下工夫拿出自己的核心产品。

  另外,美国投资者通常不太了解中国的商业伦理。美国企业总体上更诚信一些,现在的状况是,一想到与中国公司做生意,就意味着高风险。对踏入美国的年轻中国企业,他们必须说服风险投资者,他们也是在按照诚信原则行事的。当然,他们要非常了解自己的企业,还要学着建立公司伦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且拓展思路。很多中国商人对企业的掌控很严,尽管经营良好,却不上市。他们必须明白,建立企业的目标是使所有人都致富,而不是为了推行个人控制。这也是想到美国发展的中国企业必须改变的观念。

我要说两句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贸易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走出中小企业认识和经营的误区 (2005-9-27 6:00:00)
 ·中小企业当心低价诱饵 莫把供销存当成ERP (2005-9-26 7:46:00)
 ·我国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国际间铁路运输行业 (2005-9-26 7:31:0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把脉国企 (2005-9-23 14:01:00)
 ·国内银行机构调整计划 贷款将更多倾向中小企业 (2005-9-19 10:00:00)
 ·香港可为内地中小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一流服务 (2005-9-14 9:41:00)
 ·中国将运用税收手段给中小企业以最透明的激励 (2005-9-13 8:06:00)
  一周报道 ·船公司近期航线动态一览  ·2006年中国物流业十大事件  ·北方龙吐明珠——记大窑湾保税港区  ·将洋垃圾堵在国门外  ·让更多的客户找到你  
·阿联酋航空网络货物销售..·FOB/CIF/CFR..
·货运代理揽货技巧·让过去过去 让未来到来
·货运险在互联网时代的革新·对海外代理协会组织的研究
·二OO七,中国物流“大..·国际顶尖物流盛会设宴申..
·国际顶尖物流盛会——慕..·明年4月休闲之都迎休闲..
·首届股市民间高手大赛颁..·刘枫同志出任中国中小企..
行业搜索热词排行: 物流访谈 揽货 走货 广交会 物流年会 海运费 商业网站100强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实用工具
 07年海关税率:
 海运大辞典:
    船东名录 NVOCC
    报关代码 里程查询
    危险品名 更多>>
   资讯排行榜
     最新热讯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最热帖子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PK物流任你问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锦程物流网:中国站English
锦程物流网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