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锦程物流网记者有幸采访了国际陆桥运输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新亚欧大陆桥》编辑部主编林备战先生。林先生从事国际陆桥研究十多年,是不折不扣的资深陆桥运输研究专家,尤其是他对新亚欧大陆桥的钟爱和研究,直接推动了国内陆桥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所谓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我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和山东日照市等港口群,到荷兰鹿特丹港口、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的铁路联运线。大陆桥途经山东、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山西、四川、宁夏、青海、新疆11个省、区,89个地、市、州的570多个县、市,到中俄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2年,杂志业出身的林备战着手研究大陆桥项目,由最初的简单了解到深入研究,林先生对大陆桥的热爱也油然而生。
2007年,国家新亚欧大陆桥办公室、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和沿桥城市政府在纪念新亚欧大陆桥开通15周年庆典上,共同签订成立大陆桥货代物流联盟。经过五年时间的筹备,2012年初,国家商务部、民政部联合正式批复成立了国内首家大陆桥运输行业组织——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国际陆桥运输工作委员会,林先生被推举担任委员会秘书长,正式负责新亚欧大陆桥的国内、国际推广工作,“从此乘着这辆列车开往大陆桥的春天。”
就在数月前,记者还参加了由林先生组织的“直通欧洲----新亚欧大陆桥中欧集装箱太阳号班列推介会”,见证了林先生对于新亚欧大陆桥不遗余力的奔走推广。为便于读者对新亚欧大陆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首先简单梳理下该国际陆桥的发展历程:
1992年,我国正式开始国际陆桥运营,并在同年成立了亚欧光缆管理委员会,贯通上海至波兰、德国,全程26万公里。
1993年,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全线开放,同年中、俄与中亚五国铁道(运输)部长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了“开发利用经友谊关——阿拉山口边境通道的国际铁路干线计划。”
1996年5月,伊朗—土库曼斯坦铁路接轨,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西端南线全线贯通。
伴随大陆桥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如何尽快推广班列知名度,增加运货量成为林先生及其同仁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林先生回忆,“大陆桥刚刚开通时,由于知名度不高,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乏人问津。”
2003年末至2004年初,政府对大陆桥支持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该线路班列的运费较同行下降20%。与此同时,运行于大陆桥上的班列实现定时定点的正规化运作,大陆桥的货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真正实现运输货量的飞跃是在2008年。这一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运输主要方式的航运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进出口贸易货主选择通过陆桥方式完成货物运输。短短四年内,新亚欧大陆桥的年运输量由最初的3万多标箱上升至现在的30多万标箱。此间,新亚欧大陆桥的线路也由最初的边境省份逐渐向内陆扩展,将重庆、武汉、陕西、成都等纳入其通道网络。
大陆桥运输相对于海运、空运有太多选择的理由。“它能够承接海运、空运所能运输的所有货物,且运输时间较海运要短,运费较空运又低,在国际货物运输方面非常有优势。”
根据林先生介绍,2012年12月22日,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新开辟第二通道:霍尔果斯—阿拉木图铁路货运通道,该通道打通后,新亚欧大陆桥将有可能实现8—10万标箱的货物增长量。
从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加快了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对外经贸合作进程,对促进我国与中亚、东欧各国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关于新亚欧大陆桥的研究和推广也耗费了林备战先生大部分的心血和精力:“但我们能够为陆桥行业发展服务,也能为政府部门、陆桥企业出谋划策,促进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意义所在。”林先生说。
在此,我们锦程物流网也代表广大物流同仁,向林先生等为新亚欧大陆桥事业贡献时间和精力的人士,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