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贸易研讨 >> 市场环境 >> 正文
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www.jctrans.com 2005-12-21 8:25:00  

  一、国际商品市场现状

  在世界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即工业制成品贸易量的比重持续上升,而农产品和矿产品贸易量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速高于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增速。据 WTO 统计,2004 年世界货物贸易额达到 8.88 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实际增长率为 9%。从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看,自 2002 年出现了新一轮上升行情,2004 年涨幅扩大,其中初级产品价格涨势高于制成品。2005 年以来,国际商品价格基本延续上年走势,在高位起伏波动。

  

1995年以来世界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单位:十亿美元

  

 

  

贸易额

  

占比(%)

  

年均增速(%)

  

2003

  

1995

  

2000

  

2003

  

1990-2000

  

1995-2000

  

2003

  

世界货物贸易

  

7294

  

100.0

  

100.0

  

100.0

  

6

  

5

  

16

  

农产品

  

674

  

12.2

  

9.0

  

9.2

  

3

  

-1

  

15

  

矿产品

  

960

  

10.5

  

13.1

  

13.2

  

5

  

10

  

21

  

燃料

  

754

  

7.1

  

10.2

  

10.3

  

6

  

12

  

23

  

制成品

  

5437

  

74.4

  

74.9

  

74.5

  

7

  

5

  

14

  

钢铁

  

181

  

3.0

  

2.3

  

2.5

  

3

  

-2

  

26

  

化工

  

794

  

9.6

  

9.3

  

10.9

  

7

  

4

  

19

  

办公/电信设备

  

933

  

12.2

  

15.2

  

12.8

  

12

  

10

  

10

  

汽车

  

724

  

9.3

  

9.2

  

9.9

  

6

  

5

  

15

  

纺织品

  

169

  

3.1

  

2.5

  

2.3

  

4

  

0

  

11

  

服装

  

226

  

3.2

  

3.2

  

3.1

  

6

  

5

  

12

  

  

资料来源:WTO《国际贸易统计》,2004年10月。

  

 

  1、初级商品价格(除石油外)持续在高位运行

  2005 年以来,以美元计的初级商品价格(除石油外)呈振荡走势,在 3 月份达到高点后有所回落,第二、三季度则保持在相对高位波动,总体水平仍高于年初。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编发的国际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以美元计,9月平均综合指数132.6(2000年=100,下同),比2004年12月上升7.4%。其中,食品饮料指数122.1,农产品134.6,有色金属152.5,分别上涨4.6%、14.0%、8.2%。受美元升值影响,以其他主要货币计的商品价格指数升势更为明显。

  2、石油价格不断创下新高

  在市场需求增加、一系列政治和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及投机基金炒作等因素影响下,200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波动中继续向更高位攀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4月以来,OPEC 国家虽数次宣布增产,但市场对 OPEC 及其他产油国的增产能力有所怀疑。伊朗对核问题的表态、沙特国王的去世、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南部油田和炼油设施的破坏等事件,也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刺激了油价上升。8月30日,纽约交易所油价一度突破70美元/桶,后以69.90美元报收,创下历史最高。9月2日,国际能源署宣布 31 年来第二次动用库存,美国政府也决定,除参与国际能源署的统一行动外,额外再释放 910 万桶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受此影响,纽约市场的石油期货价格应声而落,当天原油价格跌 2.7%,汽油价格下跌 9.4%。

  3、工业制成品涨跌互见,表现各有不同

  以钢材为例,在历经 3 年繁荣后,全球钢材市场自 2004 年 10 月进入盘整期,2005 年初继续上冲达到顶峰,随即调头下挫,国际钢材价格指数 6、7月连续大幅下跌,7 月末价格比 1 季度下跌 l9.4%。尽管本年度铁矿石交易价格比上年上涨 71.5%,生产成本上升,但产量猛增、需求疲弱导致库存水平高涨,钢材价格不升反降。化工品市场则继续保持旺盛需求,供应偏紧,加之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猛涨,带动 2005 年化工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聚乙烯、聚氯乙烯、乙二醇的价格在 4 月份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目前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世界经济保持良性增长,市场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慢,但仍保持良性增长,与此相应,能源和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依然保持旺盛。在供应方面,由于前两年投资和开工不足,供应增长有所滞后,因此许多工业原材料的供需缺口依然存在。上半年,各类有色金属的交易所库存维持在较低水平,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镇库存一度达到 14 年来低点,铜库存则创下 31 年来新低,导致金属价格高涨的势头得以延续。

  第二,美元升值对以美元计的初级商品价格起到平抑作用

  2002-2004 年,美元对各主要货币跌幅近 40%,但 2005 年美元开始反弹,截止 2005 年 8 月,美元对英镑、日元、欧元的月平均汇率比上年 12 月分别升值 7.5%、6.6%、9.0%。同时,美联储自 2004 年 6 月以来已连续 11 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 3.75%。美元反弹和连续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涨势。

  第三,投机基金的流向强化了商品市场价格的走势

  目前一些商品已成为投机基金选定的长期投资项目。当市场供应紧张时,基金的购买对价格涨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在供需展望呈负面的情况下,基金引导或促成商品价格下跌。相对而言,农产品期货基本与现货市场保持同步,而工业品期货则有一定的滞后。2004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铜交易始终保持净多,尽管 2005 年铜现货市场供需矛盾明显缓和,但基金大规模做多推动了铜价保持振荡上升格局。

  第四,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市场预期,造成市场价格的波动

  如前所述,因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而引发的恐慌,是 2005 年石油市场在高位剧烈震荡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市场受自然灾害影响更为明显。美国玉米、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一直是基金的炒作题材,而主要生产国巴西的气候变化直接导致 2005 年世界咖啡价格的暴涨暴跌。

  二、主要商品市场发展前景

  200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这为世界贸易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国际商品市场仍有继续向好的潜力,但也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首先是需求增长放缓、一些工业原材料产能的陆续释放,将使部分商品由供应不足转为过剩;其次,预期美元继续走强,将对原材料价格造成下行压力。预计2006年国际商品市场将有所回软,若干商品的虚高价格将理性回调。

  

国际市场价格走势                单位:%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初级产品(不含石油)

  

1.7

  

6.9

  

18.5

  

8.6

  

-2.1

  

食品

  

3.4

  

5.2

  

14.3

  

-0.9

  

-0.7

  

饮料

  

16.5

  

4.9

  

3.0

  

24.4

  

-0.8

  

农业原材料

  

1.8

  

3.7

  

5.5

  

0.3

  

-0.4

  

金属

  

-2.7

  

12.2

  

36.0

  

22.6

  

-4.3

  

石油

  

2.5

  

15.8

  

30.7

  

43.6

  

13.9

  

制成品

  

2.4

  

14.4

  

9.7

  

6.0

  

0.5

  

  

注:(1)以美元计;(2)2005年和2006年为预测数字。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5年9月。

  农产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4 年世界粮谷产量达 20.57 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产 9.2%。预计 2005 年的总产量为 19.84 亿吨,年底库存将比年初增加 10%,将是 5 年来库存第一次增加。2004/05 年,粮谷消费 10 年来首次超过长期趋势线,主要是饲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食用和工业用量也略有增加。预计 2005/06 年的消费量将达到20.15 亿吨。由于产量不足,2006 年大量库存将被消化,从而推动粮谷价格继续坚挺。2005年美国新大豆收割顺利,美国农业部不断调高单产和总产量预期,而大买家中国因上半年大量进口,库存难以消化,需求转弱。投机基金至 9 月底已连续 8 周减持,也预示着大豆后市不容乐观。

  原油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偏紧,脆弱的供求平衡状态很容易被突发事件打破,经济增长的小幅下调、需求的小幅回落都难以使油市发生根本性逆转。因此油价高位震荡的局面预计在今后一年内难有大的改观。但也应该看到,世界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在增强,市场反应的激烈程度将减轻,价格的波动幅度会缩小。此外,俄罗斯等非 OPEC 国家还有一定的剩余产能,2005 年 1-9 月,俄罗斯石油日产量增长了 2.7%,其中 8 月、9 月连续两个月呈升势,意味着俄石油工业的温和复苏,这也有助于减轻国际油市的压力。

  有色金属 目前有色金属价格仍处于高水平,但很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强使以美元计的价位下移;美元利率上升和原材料投入价格攀升幅度大于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制造业利润受到挤压,影响生产和投资活动,抑制需求增长;高价位刺激矿业投资,生产增加使供应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预计 2005 年四季度开始,各类有色金属价格将陆续从高位有所回落。但在需求旺盛、资源供应有限的大环境下,这种回调是阶段性的,价格仍将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

  2005/06 年铜市场可能将转为供应过剩。2005 年全球精铜产量预计将比上年增长 5.6%,而需求增长为 4%。高铜价刺激各国纷纷投资新矿山、扩建老矿山,即使需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006 年铜市场也将基本达到供求平衡。预计 2005 年末至 2006 年,铜价将回稳趋降。受全球库存上升和中国净出口大幅增加的影响,在几种主要有色金属中,铝价走势比较平稳。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和对铝业的宏观调控,仍将对未来国际铝市有重要影响。高价位抑制了镍的消费增长,不锈钢生产商压缩产量,镍需求下降,第三季度伦敦金属交易所镍价大幅下挫。预计镍的全球需求将渐趋疲软,2006 年供应过剩近 5 万吨。

  纺织纤维及成品 世界棉花价格起伏不定,在 2004 年跌至近年来的低点后,2005 年一季度止跌回升,3 月份比上年 12 月上升 16.5%,但随后因市场供给量超过预期,棉价下调。至第三季度,受世界棉花减产、中国进口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价格有所反弹。尽管中国的进口对世界棉价构成支撑,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以及其他纺织纤维的竞争,将会对棉价的反弹形成打压。受亚洲市场推动,2004 年世界纺织品需求比上年增长 6.8%,预计今后两年仍将保持这一趋势,但增速将减缓。在美欧市场,一些服装进口商已把部分定单转向印度等中国以外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以避开配额限制。

  化工产品 2005年以来,国际化工行业继续处于景气周期,特别是烯烃类和塑料,产能增幅小于需求增幅。供应短缺、成本上升、化工厂事故停产等因素,带动乙烯、丙烷、聚合物等石化产品价格有较大攀升,预计 2006 年化工产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物化学和精细化工原料市场继续保持旺盛需求。美国、印度和中国农业生产的扩张使化肥市场需求旺盛,而库存不足,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继续保持上扬势头,尿素、合成氨出现了涨势加快现象。2006年尿素、合成氨等化肥价格继续存在上升动力。

  钢材 钢铁工业的重要投入品焦炭价格在 2004 年出现暴涨,促使用户加大生产库存。中国供应的不稳定使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出口国纷纷扩产,日本、美国、印度等进口国新建焦炉陆续开工。2005 年以来欧美生铁产量处于停滞状态,焦炭需求几元增长,造成目前焦炭价格明显跌落。由于前两年新增产能的释放,2005 年全球钢材市场转为供应过剩,价格迅速回落。欧洲、日本及其他地区的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减产保价,但中国钢产量猛增,部分抵消了其他地区的减产。另一方面,中国、美国和欧洲的需求增长减缓、钢铁产能过剩,加快了国际钢材价格下跌的步伐。2006 年,中国对国内产量的控制情况和对钢材的消化能力仍将是决定国际钢材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机电产品 能源价格上扬和利率上升,使制造业需求从 2005 年初开始一路走软,制造业要实现上年超旺增长的可能性极小。预计 2005 年美国工业生产将比上年增长 3.7%,德国增长 1.9%,日本增长 1.4%,马来西亚增长 7.5%,新加坡增长 6.3%,而上述各国 2004 年的增速分别为 4.1%、2.4%、5.2%、12.6%和13.9%。受此影响,机械、装备行业市场由旺转平。美国机械工业新订单尽管仍有增长,但增速比上年剧减;日本上半年的新订单几乎停滞,6 月份同比仅增 0.2%;欧元区受益于欧元走弱,制造业表现好于美日,但也增长不多;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形成专业化零部件集团,将推动汽车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机电产品市场主要驱动力的 IT 行业比上年明显减弱,1-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 1444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8%,而 2004 年全年的增速是 28.6%。手机、个人电脑增长趋缓,数码设备及其所用芯片成为新的增长点,家用电器价格有继续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生产成本增加,将推动手工工具、农机、机械基础件、电工器材等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水平随之上移。

  随着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势头仍将保持,从而带动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的贸易。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以及跨国公司通过转包、外包转移生产基地,将继续为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广阔空间。但知识产权、环境标准、产品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对机电产品贸易将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作者:商务部规财司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我要说两句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商务部发布前三季度商品市场运行情况及全年发展预测 (2005-10-29 10:21:00)
 ·国际商品市场发展前景及其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和对策建议 (2005-10-10 0:40:00)
 ·华北商埠全力打造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 (2005-8-25 11:08:00)
 ·义乌: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电子涅槃 (2005-6-28 0:49:00)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锦程物流网:中国站English
锦程物流网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