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贸易研讨 >> 贸易竞争 >> 正文
外资征信巨头中国战略

www.jctrans.com 2006-1-12 9:10:00  商务部

  近日,益百利(Experian)正式宣布在华建立首家办事机构——上海办事处开始,益百利将通过与当地商业伙伴进行广泛合作或建立独立办事处的方式,逐步在中国的其他主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

  早前,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戴根有在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业发展研讨会上宣布,央行系统个人征信体系会在 2005 年实现全国联网,这标志着该系统已由地方性征信系统向全国性征信系统迈进。在此背景下,包括邓白氏、益百利、全联(Transunion)和Equifax在内的全球四大征信机构己悉数进驻中国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至关重要的。信用的缺失意味着交易的难以进行,而这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就是没有经济效率。因此,对于需要大量处理机构、个人信息的金融机构而言,征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与紧迫。

  一、外资进入正得其时

  对多数普通中国消费者来说仍显陌生的征信制度,在西方已经历了 150 年的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模式。在欧洲,政府通过建立征信机构,要求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征信数据,并立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个人隐私进行保护;在美国,则成立受政府制约与规范的消费者信用局。它由一些部门或企业、个人联合组成,搜集各方面信息,银行、个人都利用信用等级评估为己所用。作为美国的征信机构,消费者信用局依法收集并出售消费者信用活动信息。美国每个月有超过20 亿条信息加入这些信用局档案。

  “在美国,一个人搬迁到另一个州时,如果他在上一个州有房租没有结清,那么他现在就可能租不到房子——新房东可以很容易查到他的信用记录。而在国内很多地方,即使在政府严格控制炒房的大环境下,某个人通过大量借贷吃进多套房子来倒卖,银行可能也难以查出来——因为银行没有系统的个人信用记录,银行间的个人信用资料也彼此隔断。”一位从事信用研究的银行业人士说。“当然,这样的情况目前正在改变。”

  事实上,国内相对不完善的征信体系,近年来越来越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和普通消费者日渐增长的需求。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瑾认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然而,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经20多年了,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信用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也正因为缺少信用体系的约束与惩罚,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改革大局。

  按照央行的规划,2005 年年内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联网运行。在这种背景下,外资巨头已开始频频叩击还未成熟的中国市场。一位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也不愿其快速进入,因为其业务将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数据。”戴根有表示,政府对外资进入的态度是“逐步开放,但怎么开放还没有确定。”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曾撰文表示,“对是否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征信市场的问题,我们倾向于给外资机构与中资机构相同的国民待遇。”但前提是要“在《征信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制约下”,这样,“国外资本无论以何种形式进入中国征信行业,都不会对中国国家经济信息安全产生影响。”

  据称,《征信管理条例》正在酝酿之中,其送审稿中规定:注册资本金达到 5000 万元的公司才能单独从事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征信业务;若要涉及个人信用征信业务,注册资本金须达到1亿元。

  “目前,系统仅供商业银行无偿使用,今后将依法向合格征信机构的合法用途开放。”戴根有透露。2003年11月,央行成立征信管理局,正式将征信市场的监管权揽在手中。在其协调下,各家商业银行打破信息壁垒,将以往散布在各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联通共享,在信用风险面前结成联盟。

  业内人士透露,还有一种可能的思路是,由央行征信局下设一家公司对掌控的全国性数据中心进行商业化运作。除深沪外,还有一些地方在政府主导下纷纷开始建立本地区征信体系。各地方建立的数据库标准各不相同,从节约市场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对各地地方搭建的信用数据库的整合越早越好。

  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应当将央行征信体系建设和深沪个人征信试点经验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并存的格局,后者主要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

  益百利亚太区总裁哈克·约翰表示,中国刚刚驶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快车道,征信市场将非常有潜力。我们选择此时进入中国市场,可谓正得其时。

  二、外资巨头叩门中国

  据调查,一些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5855 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 37%。而在个人消费市场,过去一年中,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呈现出巨大增幅,而央行也表示有意建立一套共享的信用数据库,并健全相关的法规框架。在这种背景下,以美国益百利(Experian)为首的外资征信巨头们纷纷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近日,益百利正式宣布在华建立首家办事机构——上海办事处。益百利亚太区总裁约翰·哈克表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提高其信用支付体系和控制能力的需求将飞速增长,正是中国政府承诺通过金融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决定,坚定了益百利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并推动其扩展在华业务的进程,这本身表明中国开始卢组和信用环境体系的重大进展。益百利将全力配合中国政府,以确保其资信体系基础架构一定能强有力地支持其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哈克称,目前 80% 的中国资信业务都集中在银行借贷和小规模商务上,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全国性的消费者借贷信息系统。哈克认为,中国的企业信贷仍然面临大量坏账问题,而消费信贷(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等)增长迅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体系,以避免出现同样的还贷欠款问题。

  据透露,益百利即将启动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将帮助人民银行更好地关注现有的资源,然后引入国际上最佳实践,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决策技术。有的业务在当地直接运营,有的业务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去进行。

  约翰认为,现在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足够的数据,二是在借贷者部门之间信息缺乏共享。如果银行以及信用公司之间有更多的信息共享,就可以使他们和更多的消费者建立起联系。益百利坚信中国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益百利认为,两大领域将成为中国征信市场发展最快的部分。第一大市场无疑是信用卡市场。国际 VISA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 560 万个 VISA 信用卡持有人,预计 2010 年将达到 5000 万。而第二大市场是汽车信贷。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私家车中有 30% 使用了汽车信贷购买的。预计在今后的 34 年里中国每年的汽车信贷合同将会由现在的 60 万个很快增长到 150 万个,年均增长率达到 38%-40% 之间。

  此外,益百利认为另外两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分别是个人购房贷款以及零售融资。在益百利眼中,后者尽管目前规模很小,但是将来很可能是中国消费者各种信贷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类型。随着中国市场的改革和开放,许多跨国大企业都会进军到中国市场,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零售信贷。

  对于近来国际征信巨头纷纷进军中国的形势,国内业界人士表达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越发达,公众对征信制度的渴求也越强烈。虽然国内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中国征信制度还处在幼年期。有关数据显示,尽管国内征信市场开始步入快车道,但由于我国征信公司起步不过十几年,全国大小征信公司 200 多家,规模普遍很小,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其营业收入不过 2000 万元人民币,离完善的征信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征信服务的渴求,另一方面是本土企业尚未成熟。这一落差形成了绝好的机遇,这正是国际征信巨头前来“淘金”的最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中国征信市场处在发展幼年期,因此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征信市场上都将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三、国内市场亟待重整

  在两年前开通的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完成全国联网,并开始在七城市试运行。目前,系统仅供商业银行无偿使用,今后将依法向合格征信机构的合法用途开放。

  而就在此前,美国益百利宣布正式启动在华投资战略。至此,包括邓白氏、益百利、全联和Equifax在内的全球四大征信机构已悉数进驻中国。一面是全国信用信息平台的告成,一面是外资猛烈叩门。无论是从现实条件还是从时间的紧迫性上,国内纷乱、弱小的征信市场都面临着重整而后生。

  据了解,国内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这意味着公民个人发生在银行的每笔信用交易将时时刻刻记录在案,并形成全国记录,追随其一生。

  按照央行的规划,2005 年年内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联网运行。加上两年前完成的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央行终于完成了国内信用数据库的大统一。

  央行信用数据库的建成为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以及银行业风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在一个拥有完整信息的信用体系下,有 12% 中小企业更加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 41% 的大银行、78% 的小银行将降低自己的呆账比例。

  目前,央行是国内信用信息惟一的集成者,容易有垄断之嫌。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认为,要促使国内信用体系迅速建立,除了由央行出面牵头进行,没有其他可行办法。而且,由央行出面收集信息是最合理、也是最好的办法。当前的问题是怎样转向更好的市场化运作。也就是由政府推动,向半官方半民间机构,再向外资企业的进入过渡。

  戴根有表示,央行已明确了征信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特许经营,专业服务”。而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完成只是完成了政府推动的第一步,在其后还面临着如何市场化的问题。而一道“特许经营”足以号令市场重组。

  根据央行初步摸底,目前全国有大小征信公司 200 多家,规模普遍很小。中国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待充分竞争后的市场整合,必须尽快建立大规模、专业化的征信公司。国内信用交易急速膨胀的同时,信用缺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急剧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据介绍,2003 年,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的四方负债即信用总规模达到 33 万亿元。全国信用规模与 GDP 的比值为3:1,已逼近美国的 3.48:1。全国净信用规模的 85% 集中在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25%,企业应收账逾约率超过 5%,远远大于国际上 0.25%的水平。

  其实,2002年起,央行就开始制定《征信管理条例》,期间数易其稿,争论最大的一块内容就是准入门槛。最初的《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中规定:注册资本金达到 5000 万元的公司才能单独从事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征信业务;若要涉及个人信用征信业务,注册资本金须达到 1 亿元。否则,现存合法经营的征信机构都将被取消征信行业的从业资格。而市场的现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信用公司注册资本金才刚过 5000 万,多数公司则在 1000 万以下。

  据透露,在送交国务院法制办审批的《征信管理条例》定稿中,以往的门槛规定已经“有了变化”。此外,央行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运作也面临市场化的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一种可能的思路是,由央行征信局下设一家公司掌控全国性的数据中心进行商业化运作,现有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地方性征信企业,有可能被全国性的征信公司收购,成为其子公司或分公司之一。

  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王子良认为,从节约市场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对各地地方搭建的信用数据库的整合越早越好。目前,各地方建立的数据库标准各不相同,信用信息标准不尽快出台,整合成本就越高,越往后浪费越大。而这些由地方政府推动的信用体系建设,所花的钱都来自老百姓的税收。

  据了解,自1999年上海第一家试点建立征信公司以来,各省市政府主导下纷纷开始建立本地区征信体系。此外,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民间资本兴办的征信企业。目前这些公司都在焦急地等待《征信管理条例》的出台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作者:林华

我要说两句    
物流问答】【物流信誉】【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福建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资质量提高 (2006-1-11 14:17:00)
 ·外资巨头备战直销牌照 (2006-1-5 8:38:00)
 ·论外资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006-1-5 8:34:00)
 ·医药物流,与外资角力 (2005-12-28 8:54:00)
 ·直销立法背后的外资身影 (2005-12-27 8:26:00)
 ·外资超市将首次在重庆建设物流中心 (2005-12-26 13:53:00)
 ·长三角外商投资增速回落 警惕他国与我国抢外资 (2005-12-22 11:19:00)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锦程物流网:中国站English
锦程物流网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