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实务海运空运陆运综合物流进出口专题工具会议人才数据法规期刊排行
首页 >> 学院 >> 贸易研讨 >> 对外贸易 >> 正文
“十五”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

www.jctrans.com 2005-11-30 8:26:00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十五”期间[1],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1 万亿美元大关,实现了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跨越。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世界货物贸
   企业专区
货物跟踪 船期发布
拼箱公司 成本核算
如何租船 港杂核算
提单指南 更多>>
易额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 6 位上升到 2004 年的第 3 位,已成为对世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及影响的国家。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6.5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亿美元,进口2435.5亿美元。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1547.9亿美元,其中出口5933.7亿美元,进口5614.2亿美元。2001-2004年,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4.2%,进口贸易年均增长25.7%,分别比“九五”时期高出13.3和1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总额

  

年均增长(%)

  

总额

  

年均增长(%)

  

总额

  

年均增长(%)

  

1981-1985年

  

2905.4

  

13.0

  

1281.6

  

8.4

  

1523.6

  

16.1

  

1986-1990年

  

4864.1

  

10.6

  

2325.3

  

17.8

  

2538.4

  

4.8

  

1991-1995年

  

10144.5

  

19.5

  

5183.5

  

19.1

  

1961.0

  

19.9

  

1996-2000年

  

17739.2

  

10.9

  

9616.9

  

10.9

  

8122.3

  

10.7

  

2001-2004年

  

31362.0

  

24.9

  

16233.0

  

24.2

  

15129.0

  

25.7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年鉴。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我国外贸领域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465亿美元和1188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17.5% 和 44.6%。2004 年,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分别增长到 1655 亿美元和3234亿美元,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27.9%和54.5%。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三次转变,即出口的主导产品从资源性产品转向轻纺产品之后,再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额分别为641.2亿美元和1205.2亿美元,分别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6.3%和49.5%。2004年,这两类商品的进口额分别增长到1614.3亿美元和3018.8亿美元,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28.8%和53.8%。进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资源及技术的不足,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1-2004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口变化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额

  

占出口总额比重(%)

  

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2001年

  

1187.9

  

464.6

  

44.6

  

17.5

  

2002年

  

1570.8

  

677.1

  

48.2

  

20.8

  

2003年

  

2274.6

  

1101.6

  

51.9

  

25.1

  

2004年

  

3234

  

1655.4

  

54.5

  

27.9

  

年份

  

进口额

  

占进口总额的比重(%)

  

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2001年

  

1205.2

  

641.2

  

49.5

  

26.3

  

2002年

  

1556

  

827.1

  

52.7

  

28

  

2003年

  

2249.9

  

1191.8

  

54.5

  

28.9

  

2004年

  

3018.8

  

1614.3

  

53.8

  

28.8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年鉴。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较大进展

  “十五”期间,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发展。前十大贸易伙伴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较“九五”时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8、0.1和5.7个百分点。这一变动显示,我国与非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有了较大发展,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东扩后的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先后被欧盟和美国取代,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和1679亿美元。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

  

国家和地区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占进口总额的比重

  

2001年

  

2004年

  

2001年

  

2004年

  

2001年

  

2004年

  

欧盟

  

15.0

  

15.4

  

15.4

  

18.1

  

14.7

  

12.5

  

美国

  

15.8

  

14.7

  

20.4

  

21.1

  

10.8

  

8.0

  

日本

  

17.2

  

14.5

  

16.9

  

12.4

  

17.6

  

16.8

  

中国香港

  

11.0

  

9.8

  

17.5

  

17.0

  

3.9

  

2.1

  

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合计

  

59.0

  

54.3

  

70.2

  

68.6

  

47.0

  

39.4

  

东盟

  

8.2

  

9.2

  

6.9

  

7.2

  

9.5

  

11.2

  

韩国

  

7.0

  

7.8

  

4.7

  

4.7

  

9.6

  

11.1

  

中国台湾省

  

6.3

  

6.8

  

1.9

  

2.3

  

11.2

  

11.5

  

俄罗斯

  

2.1

  

1.8

  

1.0

  

1.5

  

3.3

  

2.2

  

澳大利亚

  

1.8

  

1.8

  

1.3

  

1.5

  

2.2

  

2.1

  

加拿大

  

1.4

  

1.3

  

1.3

  

1.4

  

1.7

  

1.3

  

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合计

  

26.8

  

28.7

  

17.1

  

18.6

  

37.5

  

39.4

  

上述十个国家和地区合计

  

85.8

  

83.0

  

87.3

  

87.2

  

84.5

  

78.8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四、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量进入,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在进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十五”期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从出口看,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基本维持在 55% 左右,而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继“八五”末下降到 48%、“九五”期间下降至42.2% 之后基本维持稳定,2004 年为 41.1%。从进口来看,加工贸易在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在“八五”期间达到最高,之后下降,2004年下降到39.5%。而一般贸易在我国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在“九五”、“十五”期间基本稳定在 44% 的水平。

  

 

  

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出口

  

一般贸易

  

86.8

  

57.1

  

48.0

  

42.2

  

41.1

  

加工贸易

  

12.1

  

40.9

  

49.5

  

55.2

  

55.3

  

其他贸易

  

1.1

  

1.9

  

2.5

  

2.6

  

3.6

  

进口

  

一般贸易

  

88.2

  

49.1

  

32.8

  

44.5

  

44.2

  

加工贸易

  

10.1

  

35.2

  

44.2

  

41.1

  

39.5

  

其他贸易

  

1.7

  

15.7

  

23.0

  

14.4

  

16.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五、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成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十五”时期,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我国外贸主体逐渐向多元化发展。2001 年,国有企业在我国出口、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均为 42.5%,到 2004 年分别下降到 25.9% 和 31.4%。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在我国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逐步上升。2004 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从 2001 年的 50.1% 和 51.7% 上升到了 57.1% 和 57.8%;集体私营企业在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则分别从 2001 年的 7.4% 和 5.8% 上升到了 17.1% 和 10.8%。

  

2001-2004年我国出口、进口分企业性质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年均增长(%)

  

总 值

  

2661.5

  

100.0

  

5933.7

  

100.0

  

24.2

  

国有企业

  

1132.3

  

42.5

  

1535.9

  

25.9

  

7.2

  

外资企业

  

1332.4

  

50.1

  

3386.1

  

57.1

  

29.8

  

其他企业

  

196.9

  

7.4

  

1011.7

  

17.1

  

66.0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进口额

  

所占比重(%)

  

进口额

  

所占比重(%)

  

年均增长(%)

  

总 值

  

2436.1

  

100.0

  

5614.2

  

100.0

  

25.7

  

国有企业

  

1035.5

  

42.5

  

1764.5

  

31.4

  

15.6

  

外资企业

  

1258.6

  

51.7

  

3245.7

  

57.8

  

29.0

  

其他企业

  

142

  

5.8

  

604

  

10.8

  

61.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从增长速度来看,集体私营企业是增长最快的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极大地激发了集体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使其多年累积的进出口能量得到释放。2001-2004 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和进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66% 和 61.4%,比整体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出 41.8 和 35.7 个百分点。

  六、外贸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外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我国“十五”期间,世界经济经历了由繁荣跌至低谷并逐渐走向复苏的过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大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困难和风险。我国加入WTO后,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开放度增大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上述背景下,对外贸易取得的骄人成就,除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以外,还得益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开放型外贸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外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首先,加强了外贸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加快了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制化进程。通过清理、修订和新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颁布和实施新的《对外贸易法》),我国的外贸管理走上了与国际规则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制化轨道。

  第二,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经营制度,为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第三,发展与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深化对外开放。在修改与完善原有外资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有关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水平及质量,投资带动贸易效果显著。

  第四,初步建立起市场保护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护了国内产业安全与经济安全。制定与实施了贸易救济法律法规制度,初步建立起应对贸易摩擦的“四体联动”机制,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

  第五,贸易促进体系逐步形成。为促进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积极扶持自主出口品牌,促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企业“走出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稳步推进出口退税和汇率机制改革。通过调整及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调整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促进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出口贸易的效益型增长。

  综上所述,“十五”时期,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一是进出口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加了国内税收及就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企业出口效益较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之一些企业实行低价竞争,以量取胜,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与国外市场设限增多,对外贸易环境形势较为严峻;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作者:商务部规财司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下载物流通】【评论】【推荐】【打印】【收藏】【关闭
  相关连接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05-11-23 8:41:00)
 ·[化工]石油和化工对外贸易活跃逆差增势放缓 (2005-11-18 10:11:00)
 ·加入世贸四年 须从世界的视角来审视对外贸易 (2005-11-3 11:04:00)
 ·广东、上海、江苏居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前三位 (2005-10-27 9:55:00)
 ·中国对外贸易可能会有五变 (2005-10-26 9:51:00)
 ·厉以宁:中国对外贸易可能会有五变 (2005-10-25 11:26:00)
 ·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坏账率过高 (2005-10-20 8:13:00)
  综合报道
·芜湖港以特色“物流事业部”促物流大发展
·北京:民警扮物流人员擒货主
·广东:上半年深圳物流业外商争相增资
·华尔街新游戏:干散货海运FFA交易
·包装与物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流信息化稳步推进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锦程物流网:中国站English
锦程物流网版权所有200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