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近日向媒体抛出言论:“保守估计,可能60%以上液态奶都由奶粉冲兑,添加了各种香精和添加剂。”这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此,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纯奶不允许使用奶粉作为原料,企业用奶粉制作纯奶是违规行为,应坚决查处。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向对《国际金融报》表示,“六成奶靠冲兑”的说法“是片面的”,奶粉使用数量增多减少背后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拿几个数据就折算推论。
“六成”冲兑?
“六成液态奶系奶粉冲兑”是魏荣禄据近年来进口奶粉数量猛增推算出来的。
数据显示,2005年到2008年,中国进口大包装奶粉一直在3万吨到9万吨之间徘徊,去年激增到60多万吨,今年上半年高达47万吨。对此,魏荣禄认为,这些进口奶粉中的绝大多数被冲兑成了纯牛奶,占纯牛奶市场的90%,若按纯牛奶占据了75%的液态奶市场计算,也就是说,60%以上的液态奶使用了奶粉冲兑。
据其推算,按奶粉和牛奶1∶8及后来规定1∶8.5冲兑的比例,70多万吨进口奶粉如果完全用来冲兑,可冲600万吨牛奶,这对于液态奶市场来说是庞大的产量。
乳业专家王丁棉同样认为,“多数乳企的乳制品并非全部用鲜奶制作。有部分产品采用奶粉勾兑而成,也就是复原乳。”复原乳就是将奶粉勾兑后变为液态奶。
不过,宋亮称,纯牛奶曾有过使用还原奶(即复原乳)现象,但目前不会像魏荣禄推论的那样严重。他称,包括国内企业对进口奶粉的需求、国外企业的需求和含乳产品企业的需求,三者对进口奶粉的需求量在40万吨左右,而中国去年进口奶粉才57万吨左右,“也就是说,这不到20万吨是用于其他用途的,复原乳只是其中一部分”。
成本诱惑
据介绍,乳品生产厂家青睐复原乳,主要原因在于其成本低、利润高。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到岸价格在每吨2.3万至2.4万元左右,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8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二三万元,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厂家对复原乳趋之若鹜。
一位黑龙江乳制品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不仅是酸奶,市场上大量的灭菌乳,一半以上都是用的复原乳。”他说,配料表中如写着“生牛乳”的产品,不意味着产品原料就一定是“生牛乳”,消费者则无法辨别真伪。
在分析人士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因是缺乏权威、科学的检测方式来监管,这也是当前乳制品行业原料监管的盲区。
据2005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24号文件《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均须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记者日前走访上海多家超市发现,只有味全、光明、旺仔等少数品牌标注复原乳,而其他大多数没有相关标识的乳制品的配料表中,显示的则是以“生牛乳”为主料。
王丁棉表示,24号文只是要求使用了复原乳的生产企业,须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备案而已。也就是说,政府的这一监管方向是选择在产品加工的下游方向。然而,这种备案制度在执行中“不太好使”,其存在许多空档,还有赖于乳制品企业的诚信与自觉性及政府的监管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