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收藏 交通运输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你不能错过的热点有哪些?

http://www.jctrans.com/ 2017-11-24 航运界

导读: 2017年11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第十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多式联运发展和渤海湾“碧海行动”有关情况等内容。

  2017年11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第十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多式联运发展和渤海湾“碧海行动”有关情况等内容。现根据官网相关内容,特此划出有关港航船重点内容,供大家学习、了解。

  1.有关港航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

  截至今年10月底,纳入全年计划的64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进展良好。具体来讲,64项重点任务中,已经有15项已经完成年度目标。其中,涉及港航船的有:一是完善港口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取消船舶登记费和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政策;三是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四是实施老旧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五是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加快推进京津冀港口功能优化;六是推进长三角地区江海直达运输。

  另外,有27项重点任务超前推进。其中,涉及港航船的有: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动枢纽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启动智慧港口示范工作,推进邮轮运输发展。还有11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其中,涉及港航船的有: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等新模式新业态。

  总之,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按照既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加强统筹协调,把降成本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确保年度各项重点任务顺利收官。

  2.有关多式联运发展有关情况。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是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可以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据测算,对中长途运输可以降低成本30%,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会同多个有关部门,将多式联运作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1)多式联运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强化。2016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的印发实施,使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时代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市场环境持续向好。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运市场改革深入推进。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各方企业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创新服务产品,形成了海铁、公铁、陆空等多种联运模式,发展了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兼顾商品车、冷链专业多式联运等服务。

  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469.6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1万公里,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18个。

  五是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入。驮背运输、冷藏运输等专业联运装备,以及多式联运专用载运机具加快研发,技术装备专业化、标准化、集装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资源加快整合,多式联运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六是标准规范建设成效初显。交通运输部成立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多式联运工作组,制订了多式联运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了多式联运术语、运载单元标识等多项标准。

  (2)通过数据,看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已对50多个具有多式联运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给予资金扶持。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12个集装箱中心站,8个内陆铁路口岸,正在加快推进208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全国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口岸服务功能的内陆无水港,为多式联运中转和组织提供基础平台。

  在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打通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43个规模以上港口建成了集疏运铁路,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不断提高,一半左右的重要港区接入了高等级公路。近年来,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完成250万标箱,同比增长32%。

  铁路国际合作机制、民航货运改革均取得突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到57条,国内开行城市34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今年1至9月,中欧班列开行2489列,同比增长121%,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物流品牌。全国全货机数量稳步增长,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增至33架,顺丰航空全货机达到56架,空陆联运能力不断增强。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效初显。2016年,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第一批发布了16个示范工程项目名单。今年11月初两部委又公布了第二批30个示范工程项目名单。运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第一批16个示范工程累计开通示范线路140余条,参加多式联运的企业700余家,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运量超过60万标箱,降低能耗约40万吨标准煤,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过55亿元。

  (3)我国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我国多式联运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比,相差不少。发达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通常都在20%至40%,而我国仅为2%,这个比例偏低;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货运的比例,发达国家为30%左右,我国目前仅10%。可以说,我国目前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我们分析,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衔接不够、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法规建设和市场化改革滞后、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严重不足、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多式联运服务品质、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为核心,着力促进“四化建设”,就是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升级、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联运模式多样化创新,加快构建便捷经济、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式联运体系。具体来讲有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通道与枢纽站场建设,完善枢纽站场集疏运体系,不断提升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发展专业化装备,推进装备技术升级;三是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推进联运组织模式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强化政策法规支持,进一步优化多式联运发展市场环境;五是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强化人才队伍、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六是推进信息资源互联共享,进一步完善部门间、企业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七是强化多式联运工作组织领导,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推进机关工作落地。

  (4)多式联运中的运单标准化问题

  关于运输单元标准化,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标准化、集装化、厢式化运输装备的换代升级。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组织制订了以45英尺为主体的内陆箱基础技术标准,铁路总公司也研发了45英尺宽体箱,下一步,将依托主要物流大通道,鼓励企业试用并推广。

  关于运单标准化的问题,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和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重点任务安排》,提出引导企业建立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服务方式,支持企业应用电子运单、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多式联运电子运单》技术标准。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示范企业也积极开展了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试点,探索“一单制”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载体,支持有关企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模式。

  3.有关渤海湾“碧海行动”的情况。

  渤海海域是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点水域之一,海域内主要港口每年货物吞吐量在15亿吨左右,每年进出渤海海域的船舶数量达十几万艘次,船舶交通密集,事故风险较大。由于渤海是半封闭的海域,自净能力比较差,海洋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据海事部门2013年统计,渤海湾及黄海北部水域共有碍航沉船73艘,80%以上分布于航道、锚地和航路,不仅严重危害海上交通安全,而且沉船内燃油随时可能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生产形成严重威胁。为清除碍航沉船沉物,消除潜在的重大污染源,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交通运输部在渤海海域实施了“碧海行动”计划。自2014年起,分批逐步打捞碍航沉船。

  渤海湾“碧海行动”,是全世界沉船打捞数量最密集、时间最紧迫、技术最复杂的打捞大会战。各类沉船,有的沉没海域深达60多米,有的淤埋达6米之深;有的沉没区域海况恶劣,现场风大、流急、浪高;有的沉没时间久,船体结构损坏严重……面对这些困难,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集中精锐力量,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认真筛选碍航沉船,梳理沉船资料,综合考虑沉船碍航程度、污染指数、海况条件等因素,确定打捞计划;二是科学组织水下扫测,明确沉船的具体坐标和水下基本情况,为制定打捞方案提供第一手数据;三是精心编制打捞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反复优化和修改方案;四是深入开展安全评估,针对沉船存在燃油泄漏风险,而且大多处于航道和锚地等因素,开展分海区通航环境安全评估,并与海区安全、防污部门加强协作,切实保证施工期间通航和环境安全;五是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程序,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作业效率,严控资金成本。

  渤海湾“碧海行动”实施四年来,共打捞沉船50艘,随着大量沉船被陆续清除,海上通航条件和海洋环境都明显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全力以赴,继续完成渤海“碧海行动”后续沉船的打捞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在我国其他海域沿海推广实施“碧海行动”,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4.《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航行指南》于今日正式出版发行。

  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水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关键水域,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各国高度关注的航行热点水域。据了解,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贸易货物、三分之一的原油、一半以上的天然气经由该水域运往世界各地,我国外贸远洋运输量的70%也都是通过该水域运输的。

  《航行指南》的编审工作历时一年有余,收集了大量的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水域的各种航海图书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和研究,同时还汇集了数十位船长在该水域丰富的航行经验。

  《航行指南》涵盖了南中国海至马六甲海峡水域的地理环境以及水文、气象、碍航物、航路分布、助航设施、救助服务、港口服务等航行保障资料,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沿岸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为航经该水域的船舶特别是我国船舶提供航行参考。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将继续做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航行指南的编制工作,完成“我国北方海区、东海海区、南海海区到马六甲海峡到亚丁湾和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的一系列中文版“航行攻略”,为我国船舶安全航行、便利航行提供参考。

  5.《中巴海运协定》对两国海运发展和经贸合作的影响。

  2017年11月17日,在巴拿马总统访华期间,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在北京签订了《中巴海运协定》。这是今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立外交关系后最早签订的政府协定之一。

  巴拿马作为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贸易枢纽,是“一带一路”倡议自然延伸的重要承接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巴贸易额为63.83亿美元,巴拿马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八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出口目的国。中国是巴拿马科隆自贸区最大商品供应国,也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每年有500多艘次中国商船通过巴拿马运河。多家中国航运企业将巴拿马作为集装箱业务等在中美洲加勒比地区最为主要的中转枢纽。今年1至10月,以巴拿马为中心,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约有4万标准箱中转量辐射至中南美洲。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载体,《中巴海运协定》的签署将为促进中巴贸易往来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中巴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共赢。

  根据《中巴海运协定》内容,中巴双方将在制定国际海事规则、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开展海事调查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我们鼓励中国港航企业以《中巴海运协定》为新起点,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拓展与巴方在海运、海事、港口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中巴双方乃至世界互联互通做出贡献。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